两岸海上搜救合作走向常态化 共保台海和平
中新网厦门8月30日电 题:两岸海上搜救合作走向常态化 共保台海和平
中新网记者 陈悦
如果说2010年两岸首次海上联合搜救演练是一个“孤立事件”,那么时隔两年后举行的今次两岸海陆空联合搜救演练,显示两岸海上搜救合作“走上机制化和常态化的轨道”。
2012海峡两岸海上联合搜救演练30日在厦金海域成功举行。与2010年两岸海上搜救力量首度携手练兵相比,今次演练在诸多方面显示进步。
就演练内容设定而言,2010年演练是模拟两岸直航客货轮碰撞,而本次演练救助对象涉及两岸直航客机、客轮和两岸作业渔船,范围更加广泛,更加契合“大三通”开启后两岸“海空大交通”环境。
而且,本次演练为海陆空立体救助,演练项目更加丰富,更加逼真,更接近于实践。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总值班室主任翟久刚告诉中新社记者,和上次演练以趸船为观礼台不同,本次演练双方人员登上作为观礼台的台湾“台南号”海巡舰,且双方参演船只同时同步到达演练海域,在上次演练共同指挥、共同观摩的基础上再进一步。
诸多进步显示这样的现实状况:两岸海上搜救机构合作更加密切。
统计数据显示,仅2012年上半年,两岸海上直航客运量完成84万人次,货运量完成2700万吨。尤其是两岸每周空中直航达550班次,平均每二十分钟就有一架空中航班穿行于海峡两岸。这也正是本次演练首度以两岸直航客机遇险为背景的重要原因。
伴随两岸交通往来热络,两岸海上搜救合作互动也日益密切。近年来,海峡两岸海上搜救部门在海上搜救方面的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并指定了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和中华搜救协会为两岸搜救联系窗口,携手成功完成了“润扬3”轮、“大中轮”、“银海”轮、“春航拖3”等一系列搜救行动。
福建海事局局长何易培也向记者透露,海峡两岸海上搜救部门除了共同举行海上搜救演练,也建立24小时协调联系渠道,在信息互通、船只避难、“两门两马”水域搜救合作等方面,进行良好合作。
翟久刚说,根据两岸相关部门交流沟通,下一步在深水应急方面两岸也将展开合作。
同时,根据两岸双方商定,未来两岸还将每两年轮流主办联合搜救演练,演练之间的年度则轮流举办搜救学术研讨会。
“妈祖”作为佑护海上安全的海上女神,为两岸民众长期共同信奉。两岸海上搜救合作,令两岸海上搜救能力都有效提升,亦令两岸客货运直航“更安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