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阿里山”的台商台农生意经
中新社福建漳平9月7日电 题:“大陆阿里山”的台商台农生意经
作者 陈丹妮
“我们台农到了这里,马上就可以实现从小农到中农、中农到大农的转变。”在福建西部山区的漳平市永福镇,台商李志鸿7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这是李志鸿生意经的一部分。他所说的“这里”,就是位于福建龙岩市“东大门”的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因为山地气候与台湾文山、南投的农业生产条件相同,适合高山茶种植,永福被台商台农誉为“大陆阿里山”。
在这里,李志鸿经营着2500亩的茶园,投资已达到3800万元人民币。而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已是台湾茶农离开台湾岛外投资最集中、规模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
“虽然台湾的农业技术都比较先进,但是因为土地资源有限,我最大的农场只能经营到100亩、200亩。”因此,永福广阔的土地,成为祖籍永福镇李庄村的李志鸿回到原乡投资创业的第一个理由。
“与台湾相比,大陆的茶叶市场还有很大空间。”李志鸿说,20年前,台湾的乌龙茶就卖到600元一斤,如今还是差不多600元;而大陆的铁观音、大红袍等很多茶品在过去只卖50元一斤,如今也卖到600元。
“而且,大陆的人力成本也比较低。在台湾雇一个工人一天要400元,而大陆只要100元。”李志鸿说。
有着跟李志鸿一样的“生意经”,开发高山茶的台湾同胞在相互交流过程中逐渐认识了永福这块宝地,并先后来到这里创业。永福镇成为了大陆最大的台湾高山茶生产基地和台胞个体在大陆投资最密集的乡镇,常驻台商台农达500多人。
“大陆阿里山”的软环境,也是台商台农生意经不可或缺的内容。为了服务台农在永福更好发展,台农创业园成立了服务台湾农民创业园工作小组,设立了项目、办证、技术、招商专业服务队伍和治安调解队,建立了一系列服务台商绿色通道的“保姆式”服务机制,形成了“人人是投资环境、行行是招商主体”的格局。
永福台农创业园创新服务台商机制,写下了诸多的“第一”:在大陆率先实现长期居住在创业园的台湾居民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首次申办居留签注可免予提交健康证明;成立福建省首家乡镇一级的外商投资企业远程核准登记受理点;成立大陆首家台商维权审判合议庭;创新台企投融资体系,在大陆首创茶树抵押贷款服务,有效破解台农贷款难题。
更为台商台农称道的是,李志鸿被选聘为台农创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创业园聘用台商来管理,让他们备感贴心。
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2005年创建,2008年经农业部、国台办批准升格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目前,这个台农创业园已完成投资20亿元人民币,入驻台资企业59家,其中高山茶企业48家,实现产值5亿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