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一去不返 两岸新一轮合作步入“深水区”
中新社南京9月19日电 (记者 朱晓颖) 两岸政要、商界精英600余人19日聚集南京,于“海峡两岸紫金山企业家峰会”间探讨目前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形势下的共同应对。“‘代工’时代一去不返”成为共识,在国际经济颓势中,两岸业界正寻求机遇,新一轮经济合作走入“深水区”。
“逐水草”曾是过去几十年来台湾传统产业在大陆的生态:台企原料及市场“两头在外”,因成本优势将代工环节放在大陆,这些年又因大陆人力成本的上升,台企在大陆的代工厂从东部沿海往内陆迁移。
中国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这样描述这一过程:“过去,台湾有资本雄厚、研发力强、第三管理精准的优势,而大陆方面劳动力成本低廉,土地比较宽裕,市场广大。在这个基础上,两岸建立了最初的合作模式:台资企业利用比较优势到大陆设厂,为欧美做代工。大陆在土地、水电、能源、税收、市场准入上给予方便和优惠。”
直到2008年,发生全球性金融危机,也是两岸“大三通”实现、两岸关系大发展的起始年。
“2008年让亚洲人觉醒。亚洲人发现一个错误,他们非常辛苦地工作,最好的商品出口到欧洲、美国,贴着‘Made In China’标签,亚洲人赚了外汇还舍不得用,买美国、欧洲的公债,又遇到公债贬值,这是非常伤感情的事情。要知道,亚太地区中产阶级比例再过十年将从28%增至54%,所以,我们的生产在改变,大陆和台湾有太多合作的空间,把亚太作为共同市场。”台湾大学财务金融系教授刘忆如感慨。
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等协议的签署,成为两岸最初经济合作模式的“修正改良版”。
吴敬琏认为:“实现两岸共同市场有三个阶段:贸易正常化已经实现;建立两岸自由贸易区,ECFA的实现路径越来越清楚地浮现;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进入第三个阶段,在共同市场、技术上进行全方位的经济整合。不只是货物服务、贸易两个市场的整合,而是全方位的整合。”
对于两岸间新一轮深度合作,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提出4点“实在”建议:尽速完成ECFA后续协议协商、将大陆“十二五”规划和台湾“黄金十年”规划进行对接、继续扩大陆资来台、互设两岸产业合作推动的专责机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