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大陆学生在台湾:大陆学生的台湾梦(2)

2012年10月15日 17:24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大陆学生在台湾:大陆学生的台湾梦(2)

  椰林新人

  随着陆生元年的结束,如今,第二届陆生已经入学一个多月了,虽然入学率比第一年有所升高,但限定的招生名额2000人依然远未达到。

  北京人常诚(化名),是刚到台湾的第二代陆生。本科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心理系,曾在考研中失利,最终在台湾大学实现了自己的哲学梦。

  “我其实是一个有北大情结的人。初中和高中都是在北大附中读的,所以对那里会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但是,当我抽出专业课考试题时候,两道题不会,我的心也就凉了。”常诚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由于压力对情绪产生的负作用,他开始做运动和节食,试图用减肥的方式来缓解压抑情绪。同时,他也在继续寻找着考研失利后的补救措施,直到某日在网络中闲逛时,偶然发现申请留学台湾的信息。

  “当时瞬间觉得自己又有动力和希望了,就开始做申请。别人相对都有很长时间,而我却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但总还是有了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感觉。”

  由于今年是台湾各大学第一年招收哲学系学生,所以他面对了比别的陆生更大的挑战,没有学长学姐的信息,完全要靠一己之力完成所有申请资料的准备。

  在常诚去台湾之前,父母对他最多的嘱咐是注意安全,尤其在与对岸民众交往时,要谨慎发表自己的看法。“我在这边,已经不再是代表了我一个人,我周围的同学会将我作为了解大陆的最好窗口。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我在这些人心里就以为等价于大陆,这份压力目前对我来说,还是相当大的。”

  虽然做好了诸多心理准备,不过当常诚第一次走进台大图书馆24小时自习室时,他还是惊呆了。

  “不是说大陆院校的图书馆不好。”他一再解释说,“只是这里的环境在我眼里实在很完美了,一看就是那种可以让人有无限学习冲动的地方。”

  张微(化名),就读于台湾政治大学2012级中文系,博士生。上海作协签约作家,曾获台湾时报文学奖、香港青年文学奖冠军。

  来台湾对她来讲,最重要的是可以提供一个脱离原来生活轨迹的“世外桃源”。 这样的环境很适合一个作家抛开琐碎的关系网,慢慢积累和沉淀。而且两岸文化碰撞出的火花,也是一份珍贵的写作素材。

  “台湾对陆生的政策还是会有很多是极不合理的,而这些问题一定会在某一时刻爆发。当然,我并不是以一个专业社会学角度来讲的,只是基于一个作家的创作敏感性而言。”张微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不过她同样十分肯定:陆生,尤其是刚刚经历高考洗礼的本科生,将在他们在台就学的一段较长的时间中,逐渐形成一道可以延续的不可小觑的力量来影响台湾社会的方方面面。

  面见马英九

  “三限六不”是由台湾当局针对赴台陆生规定的。“三限”指的是,限制采认大陆高教数量、限制来台陆生总量和限制采认医学学历,“六不”指的是,不加分优待、不影响岛内招生名额、不编列奖学金、不允许在学打工、不得在台就业和不得报考公职。

  由于这些限制,2011年9月首批陆生,原定招收2124名陆生赴台就读学士班和硕博士班,最后总共录取1200多人,而实际注册人数只有928人。

  实际上,早在1985年,大陆就已经允许台湾学生前来留学,但台湾地区学生直到1990年代末,才被台湾当局允许来大陆短期交换学习。

  2007年开始,两岸三通实现之后,两岸之间交换学习才开始慢慢频繁起来。

  2011年4月10日,台湾当局教育主管部门才公布了“台湾大学校院招收大陆地区学生联合招生委员会(简称‘陆联会’)2011年招收大陆学生规定及简章”。

  其中,蓝绿阵营在台湾地区“立法委”激烈冲突了几年后形成的“三限六不”,实际上是两个阵营妥协的结果。

  “蓝营主张对大陆开放教育资源,绿营则担心地区教育资源被陆生抢占。”贾士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台湾的“中国文化大学”陆生联谊会长、本科生余泽霖,甚至向台湾地区“行政院”副院长江宜桦写了“陈情表”。但吊诡的是,江宜桦居然不知道陆生可以赴台读书。这一度成为台湾当地的负面谈资。

  今年4月,台湾地区的“中华青年交流协会”主办了“两岸青年学生交流论坛”,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出席论坛,聆听陆生演讲,并与陆生进行随机交流。

  邱辰和贾士麟都申请参加了这次活动,贾士麟还上台进行了几分钟的简短演讲。

  “参加论坛的人数大概有三百多人,陆生和台湾学生比例大概为3比1。”邱辰介绍,许多陆生其实是冲着马英九去的,“在台学习时间只有半年到一年内地交换生比较多,我们这种正式的在台读书的陆生倒比较少。”

  贾士麟很喜欢台湾地区的民风,“台湾人都很热情,陌生人遇见很能聊得开,陌生人之间也很愿意帮忙。”贾士麟向论坛主办方提交的演讲稿,就讲了三个他亲身经历的台湾人热情相助的小故事,“很轻松就通过了”。

  贾士麟回忆,上午马英九在场时的三个演讲,以及下午的包括他在内的三个演讲,都没有批评的声音。他和邱辰两人参加论坛共同的感受是,各方表达都很积极正面,马英九也很和蔼。

  邱辰觉得自己文笔不好,所以没有提交演讲申请,“6个人的演讲稿都是主办方提前审核过的,不可能即兴演讲。”

  上午与马英九的互动中,虽然反复举手,邱辰和贾士麟还是没能被主持人“相中”。而被相中的,也没有提到陆生利益。

  从随后的媒体报道中看,有陆生批评马英九夫妇“作秀”,但针对陆生利益的话题,则未见报道。

  今年6月底,国台办副主任叶克冬在台南出席两岸高校交流会时,来自南部的陆生代表反映了健保(医保)、打工、就业等涉及“三限六不”政策的问题。叶克冬希望“三限六不”政策能有适当的调整,医疗保险方面的制度也应尽快建立。

  台湾“全民健康保险制度”简称“健保”。以缴费互助、社会统筹、平等就医为主旨的健保制度已在台湾实行近20年,超过97%的民众参保。

  对此,马英九今年以来多次表示,为了延揽到更多的大陆人才,应对“三限六不”措施进行检讨。

  大三就在四川大学创立“魔方社团”的邱辰,如今作为“国立”交通大学的陆生联谊会长,开始设想,是否可以成立一个台湾陆生总社团,方便陆生更好地维权?但已经读研二的他又说,“这仅仅是一个想法而已,毕竟明年毕业我就必须回大陆工作了。”

  正在协助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叶家兴编写著作《陆生元年》的贾士麟,因为编书缘故,结识了不少陆生联谊会组织者。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在台湾,陆生人数多的学校成立陆生联谊会比较快,人数少的则还没有自己的联谊会。因此,筹划一个陆生在台总社团比较难,起码要每个学校先建立起来,才能‘联盟’。”

  虽然陆生联盟的愿望还很遥远,但改变总是一点点在发生。因为几个学校的负责人将陆生的要求反映给了台湾“教育部”,从本学期开始,大陆研究生可以申请做当局研究项目以外的研究助理,主要是企业研究项目。

  台湾《中国时报》报道说, 10月11日,台湾当局将完成修法,把陆生身份由“停留”改为“居留”,从而享受“健保”权利。 ★(本刊记者/张君荣 崔楠)

【编辑:郭龙】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