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湾拼经济 新台币该升还是降?

2012年10月31日 08:52 来源:东南网 参与互动(0)

  近日,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连续出言批马“政府”放任新台币升值,冲击台企出口竞争力。部分“立委”也加入战团,询问操作新台币贬值的可行性,这样会不会冲击物价?台“行政院长”陈冲及“央行”总裁彭淮南被迫表态强调,新台币汇率关联不同利益,是升是降很难让所有人满意,台当局需要“多方考量”。事实上,这几个月来新台币汇价持续走升,台财经界早已忧心会重伤今年第四季度的出口竞争力。毕竟马“政府”要拼有感经济,少不了提振出口景气。但话说回来,万一为救出口让新台币贬值引发物价上涨,又会造成新一轮的民怨。俗话说按下葫芦起了瓢,马“政府”力拼有感经济,如何处理新台币汇率就是一道摆在面前的难题。

  新台币升值 外销企业“顶不住”

  这场张忠谋与彭淮南间的 “嘴仗”,源自几天前张忠谋对新台币汇率走势的再次抨击。本月25日,张忠谋炮轰马“政府”汇率政策,认为新台币从2007年底的32.48元(对1美元)一路升值到目前的29.26元,“升太多、贬不够”会严重冲击台湾出口竞争力,让台经济前景更加悲观。对此,台“央行”当晚发出长达4页的新闻稿回击,彭淮南29日更再度表态认为,企业提升竞争力要靠技术革新,不能把问题都看在汇率政策上。

  不过,张忠谋的不满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台《工商时报》在本月初就曾报道,尽管台湾9月出口年增率可望转为正值,但新台币实质有效汇率指数达99.27,持续上扬,恐重伤台湾第四季度出口竞争力。财经界人士也认为,虽然亚洲各国家、地区的货币都在升值,但新台币升幅较多,台湾出口所占经济比重也更高,在内需乏力的情况下,如果出口“顶不住”,台湾景气恐怕还要往下走。

  对此,台湾媒体评论指出,出口持续衰退导致台湾经济成长率从“保2”快要变成“保1”,要救出口,汇率政策确实是关键因素。该评论进一步指出,如果全年物价指数(CPI)年增率能压到合理范围,且新台币汇率也有贬值空间,适度让新台币贬值未尝不可。

  新台币若贬值 又恐引发民怨

  与企业界的愁云惨雾相比,普通民众对新台币升值的观感似乎是另外一番光景。对本身就处于“油电双涨”困扰中的台湾民众来说,新台币汇率飙升,用信用卡支付海外消费倒是越来越划算。台湾网友就开玩笑称,在马“政府”施政一片“无感”的情况下,难得有点“值得高兴的事”。

  事实上,面对新一轮的“货币战争”,台“央行”的“阻升”态度已经很明显。本月11日,面对韩国央行降息救出口的招数,台“央行”就盯紧了台北汇市,并在收盘前刻意进场买汇,令新台币由升翻贬。而这种“央行”进场“压尾盘”的情形,在近期的台北汇市几乎天天可见。从中可以看出,台“央行”的汇率政策已经在兼顾物价与出口竞争力。

  对于当下的汇率政策,台媒也几乎是一边倒地站在“央行”一边。“中国时报”评论就认为,金融圈本来就已经觉得“央行”汇率政策太偏出口,“拿民众钱补贴出口”导致新台币实质购买力大不如前。“央行”本业就是维持物价稳定,若新台币贬值导致物价上涨,企业家也许“无感”,但民众恐怕就要“痛感”了。《旺报》分析文章也认为,贬值救出口将让台湾付出代价,台湾不能学韩国,在猛冲出口的同时让民众承受通货膨胀的荼毒,将台湾推向更可怕的深渊。

  专家观点

  人为操纵新台币贬值要付出相当大代价

  厦大台研院经济所所长唐永红接受导报记者访问时表示,目前新台币升值基本还是由市场决定的,主要受到美元贬值影响。如果马“政府”通过汇率政策来促使新台币贬值、提升出口竞争力,需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首先,新台币相对弱势,台当局对新台币币值的控制能力无法与美国政府相提并论。即使能够通过非市场手段影响新台币汇率,也只能在短期内刺激出口。但同时要面对的,还有各种经济上的内外联动效应。

  在唐永红看来,提升出口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分为提升价格竞争力和提升非价格竞争力。受新台币升值影响,目前台湾企业的产品成本有所上升,因此应该更多通过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影响力的方式来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但台湾经济规模小,不足以支撑有影响力的品牌发展;两岸合作分工是一个可行途径,但目前面临各种障碍。这些因素决定了台当局拼经济、拼出口、拼有感很难在短期内见效。(导报记者 燕子)

【编辑:夏涵】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