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学者:坚持做好台湾人民工作 两岸交流空前发展

2012年10月31日 08:56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参与互动(0)

  华广网30日刊载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所副教授石正方的文章指出,台湾同胞是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力量。10年来,以两岸同胞为主体的两岸社会交流进入繁荣发展的新时期。

  全文摘编如下:

  台湾同胞是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力量。坚持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是大陆长期坚持一以贯之的方针。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我们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台湾同胞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10年来,以两岸同胞为主体的两岸社会交流进入繁荣发展的新时期。

  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推动两岸社会交流至关重要。因为基于台湾民众民意诉求的两岸统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平统一,也才符合两岸中国人的共同利益。两岸社会在特殊历史背景下,断绝往来近40年之久,加之“台独”政治的扭曲和宣导,台湾民众对于大陆的情感疏离之深可想而知。而交流交往是消除误解、化解敌意、增进情感、建立互信的必由路径。

  两岸社会交流涵盖人员往来,探亲、定居、通婚、两岸民众旅游,以及两岸政党、工青妇等社会团体组织互动等领域的交流交往。经过30多年来的努力,特别是十六大以来的空前发展,两岸社会交流取得了显著成果,已由最初的单向、间接、小规模接触往来,发展到目前的双向、直接、大规模的频密交流,不但交流的层级和领域大为拓展,从政党高层到庶民社会,从个体单元到团体组织,遍及各年龄层、各职业群体,活动涉及经贸、文化、宗教艺术等诸多领域;交流模式呈现常态化、机制化和多元化。

  回顾十六大以来两岸社会交流发展进程,可以发现存在两个重要的历史性契机,一是搭建国共两党常态化、机制化交流平台,促进了两岸交流政治氛围和政策环境的改善,推进两岸经贸文化和社会交流步入新阶段;二是台湾实现第二次政党轮替、马英九当局“执政”,两岸关系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步入和平发展新时代,从而带来了两岸交流政策的持续调整和大幅松绑,诸如直航“三通”、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陆资赴台、开放招收陆生等,推动两岸社会交流进入繁荣发展的新时期。

  近年来,两岸社会交流出现了一些新现象新特征,表征两岸社会交流向双向化、正常化迈进,同时也印证了两岸社会在交流交往过程中日益融合一体的必然趋势。

  其一,“两岸族”内涵得以丰富和发展。过去囿于两岸交流的单向性,“两岸族”更多地指代那些居留大陆的台湾同胞群体(即所谓台湾“两岸族”),由台湾来到大陆并具有较长期生涯规划或居留经验的台商、台干、台生、台眷构成。而今,随着台湾当局开放陆资入岛和台湾高校开放招收陆生,陆生、陆商、陆干、陆眷等正在成为新的“两岸族”群体——大陆“两岸族”,与台湾“两岸族”一样,他们作为跨越海峡两岸有形无形界限的群体,将对两岸社会融合发挥独特的作用。

  其二,“两岸婚姻”成长迅速。截至目前,两岸婚姻已有32万多对,并以每年超过1万对的速度增长。在过去20年时间里,两岸婚姻走过了一段苦涩艰辛的路程,大陆新娘在台湾曾饱受歧视受到诸多不公正待遇。近年来两岸关系利好,台湾当局放宽了一系列不合理限制,使两岸配偶及其亲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得到改善。与此同时,随着两岸交流和人员往来日益频密,大陆社会经济日新月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在大陆找到真爱,促使两岸婚姻由过去的单向性、“功利性”转变为双向性,并回归婚姻选择的理性诉求。两岸婚姻开始真正成为联系两岸社会的强韧纽带。

  其三,两岸“草根社会”交流日益受到重视。一直以来,基层民众都是两岸交流的主角,但是既往交流更多显现自发性、松散型,局限在某些特定群体(如台湾工商业界等),但近年来形势大为改观,如大陆举办的海峡论坛面向台湾各县市基层普通民众,突出两岸交流的民间性、广泛性、社会性,体现了近年来两岸社会交流向基层民众、草根群体延伸的趋势。此外,大陆在厦门、平潭等海西地区开辟了“两岸社会融合”实验区,着力全方位推进两岸社会融合、打造两岸同胞共同生活的幸福家园,也充分体现了两岸基层社会交流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意义。

  其四,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有力地促进了两岸社会交流。2008年以来,台湾当局渐进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不但活跃了台湾经济,惠及台湾相关业者,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重要还在于其社会效应:通过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大陆同胞得以近距离观察、感受台湾社会,台湾同胞也得以更广泛地接触大陆同胞,两岸民众在相互感知、沟通、了解的过程中,慢慢地矫正以往的误听误信,进而坦诚以对,获得建立共识和互信的机会。

  十六大以来,两岸社会交流获得了空前发展。这些成就的取得,无疑是得益于“九二共识”基础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不断深化;得益于两岸关系的逐步改善和两岸对相关政策的务实调整;得益于两岸同宗同源、不可分割文化渊源关系所提供的内在动力;得益于两岸经贸、文化交流的有效带动。两岸社会交流成就可观,但也应看到,目前两岸的政治互信有待进一步建立,两岸的敌意尚未完全化解,两岸社会交流的政策壁垒需要进一步消除,……,而即使这些基础性条件已然具备,两岸社会心理距离的缩短也是长期的渐进过程。因此,在未来的两岸交流中,应继续坚持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特别加大力度推动两岸基层民众(草根社会)、对台湾中南部民众交流和两岸青年人交流,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更加深厚的社会基础。(石正方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所副教授)

【编辑:夏涵】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