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招呼台商回家投资 积极拉拢挽颓势政策空前优惠
积极拉拢挽颓势
台当局宣布的“加强推动台商回台投资方案”于11月正式启动,从人力、用地、贷款、关税等6方面策略实现政策利好,是历年来台当局吸引台资回流力度最大的一揽子优惠政策。台当局领导人马英九表示,“大陆投资环境已经改变,当局要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台商回流,厚植产业能量。”
11月5日,一家两岸连锁餐饮品牌回台北开火锅店,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亲自站台力挺。一位在大陆经商的朋友告诉记者,台湾当局为争取台商回台投资,近期抛出了很多“诱饵”,自己也很心动。“在商言商,哪里有钱赚就去哪里。”
台湾外移产业在2000年到2008年民进党执政时期,从12%升到46%。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后,外移现象减缓并出现回流。2008年,台商回流金额204亿元(新台币,下同),2009年362亿元,2010年409亿元,2011年突破450亿元,今年预期可冲破500亿元。
“两年内回台投资的台商,只要符合自创品牌、高附加值及具有国际供应链重要角色等,回台投资享有外劳聘雇比例提高至40%优惠。”这是近日台当局通过的“台商回台投资方案”。该方案目标是明后两年,每年吸引台商回流资金1000亿元,增加台湾本地劳工8.2万个就业机会。
大陆台商成主力
台当局动作频频,铆足劲儿向台商抛“诱饵”,实在是受景气不振之压力所逼。民众埋怨台湾经济“失血”严重,怨恨当局无能留不住台商。于是,吸引台资回流注入岛内经济,无疑成为台当局挽回经济颓势最急迫的要务,也是可行性最高的方案。
马英九称,台商不必绕远去越南、印尼奔波投资,还是回台湾享受优惠,回到家里来生产得好。据悉,为营造台商回台的有利条件,台“经建会”建议,“有利台商回台投资的项目,将优先列入两岸ECFA后续争取零关税重点项目,以避免增加台商回台的出口成本与障碍。”
而此前,台当局大幅调降了遗产赠与税到10%,把企业所得税调降到17%,这些政策性引导对台商回流起到了激励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回流的台商资金中,八成以上属于大陆台商回流,其中包括康师傅、旺旺、85度C、天福茗茶等一批在大陆有高知名度的标志性台企。去年9月,台“经济部”一次性与8家台商签署回台投资意向书,这8家台商几年内规划回台投资318亿元。
不争的事实是,前些年,大陆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都很低,相关投资政策优惠,台商纷纷跑到大陆掘金。但是随着大陆人工成本上涨,政策优惠减少,台商感叹在大陆“钱越来越不好赚”。两岸产业分工从互补关系逐渐变为竞争关系,台商面临极其严峻的挑战,若台湾投资环境改善,台商自然会把返台投资列为优先考量。
两岸关系是关键
虽说台湾当局趁热打铁,接连推出台商回台投资的优惠政策,固然吸引了部分台商回流,但是,两岸发展的良好势头,才是台商加快回流脚步的前提。
首先,2008年两岸实现“大三通”,两岸间的交易时间与运输成本大幅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也随之降低,产品运回台湾加工后外销会赚取更大利润;而“三通”后两岸人流、物流往来更便捷化,不少台企将生产、运营总部迁回台湾。其次,2010年两岸签署ECFA后,许多产品享受零关税优惠;在ECFA的总体布局下,两岸又签署了投保协议和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相当于在“三通”之后,又打通了资金流。
岛内专家表示,对技术需求或资金需求比较大的企业,回台湾投资的几率较高,技术型厂商需要研发成果,台湾具备人才和新技术的优势。而资金密集型企业回台湾比较容易上市或借款,也容易回来。
但也有台商直言:“想要号召台商回流,台当局的效率和方便性很重要。”台湾工商协进会理事长骆锦明说,在台湾,公务员重视“除弊”大于“予利”,高层不敢正面协助业者,怕招来“图利他人”的批评,下面的承办人员更是拿着“六法全书”在做事,以求保住饭碗。“官员效率低、防卫心太重让人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