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媒:催婚、逼婚 单身很好,谢谢关心

2012年11月19日 10: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台媒:催婚、逼婚单身很好,谢谢关心
    单身人口越来越多,但在世俗眼光中,“单身是异类”的观点仍如影随形。图片来源:台湾《联合报》 记者林锡铭/摄影

  中新网11月19日电 台湾《联合报》19日刊载文章指出,单身势力正在成形,不论我们是否看见或理解。看待社会丢出的“剩女”、“单身公害”污名,除了学习理财、安排生活,还要建立交谊圈,面对外界压力才能更有信心,“社会确有歧视,但要学习面对,一笑置之,进而不为所动”。

  全文摘编如下:

  单身势力正在成形,不论我们是否看见,或理解。

  (台湾)当局“主计处”资料显示,2000年起,单人家庭就已取代三代同堂家庭,成台湾第二大家庭类型。单身人口(含丧偶及离婚),在2010年约760万人,占成年人口的4成2。

  “单身进行式”似正全球化。英国《经济学人》报道,无论是开发中或已开发的国家或地区,未婚独居者越来越多,富裕西方国家尤为明显。到2020年,全球适婚人口会增加4800万名单身男女,未婚人数增逾2成。

  但是,“单身歧视”并不随着单身人数渐多而稍减;在以“人生以结婚为正常”的眼光中,“单身是异类”的观点仍在生活中如影随形,在过年节庆或亲友婚宴时为害尤烈。不只长辈催婚,社会惯常的问候语“怎么还不结婚?”也是集体逼婚招式之一。

  民意代表建议 没结婚“考绩打丙等”

  去年1月,“立委”翁金珠质询单身的“青辅会主委”王昱婷,说她是“青年的不良示范”。今年5月,高雄市议员李乔如在议会建议,公务员不婚不生,“考绩打丙等”,引起轩然大波。

  前“卫生署署长”杨志良前年一席“单身比较容易得精神病”说,引发米果在博客撰文《不结婚是神经病,你现在才知道!》大谈单身者明明过得开心,却得饱受外界质疑,数十万网友狂赞转发。米果感叹,阿嬤邻居看到她总叹息:“长得不错,怎么不结婚?”米果说:“那口气真像:‘好手好脚,怎么得这种病!’”

  米果形容:单身者为了让结婚或离婚者“有身为一军二军或打独立联盟的快乐”,“即使很正常也要装成不正常,有实力也要装成很肉脚”,“这样不是神经病还是什么”!

  外婆担心 不嫁只能出家了

  单身歧视现象当然不只在台湾。大陆女作家毛尖写着:“当了几年大龄文艺女青年,在我终于成功地把自己嫁掉后,我父母都松了口气,而外婆握着我的手,眼泪都要掉下来。我知道,她觉得我交了狗屎运,30岁女的,在她的老家,只能出家了。”

  在英国,全英六分之一的人独居,其中有一半说他们在社交生活因为单身有不好经验。四分之一说曾在公开场合被问及尴尬问题;另外四分之一说被已婚者排斥。有这些负面经验的,又以女性更严重。

  福利政策 总是照顾有偶者

  另外,不分单身或已婚,有6成人士认为单身者受财务惩罚。

  “台湾福利制度仍以结婚者与家庭为主,未考虑单身者处境。”他玩妇女新知基金会董事长、台大法律系副教授陈昭如指出,许多政策都假定“常态”人口是婚姻家庭,忽略单身人口其实居主流的事实,而单身女性又较男性吃亏。

  例如2009年起推动的青年购屋方案,以2年200万(新台币,下同)零利率的优惠房贷,以及每月最高3600元的租屋补贴,让每个家庭每年最多可省下4万多元。但这个方案根本独厚新婚夫妻;至于单身者,对不起,没份儿。

  哪有歧视 不婚不生太自私

  但台湾社会普遍对“单身歧视”仍未具敏感度。即使单身者已觉得不快,大部分人却都觉得“哪有单身歧视?想太多了吧?”

  台湾政治大学法律系教授刘宏恩跟学生穿了印着“反单身歧视”T恤去爬山,一路上引来许多探问与辩论。“哪有单身歧视?是你们不结婚的人太自私,不要养小孩,老了却要别人养你们。”还强调:“我不是歧视单身喔。”

  刘宏恩说,许多人单身并非刻意选择,哪来“自私”?单身者一样缴税、缴健保费,老来依法享有各种退休福利,“靠别人的小孩养”是谬误;再者,现在许多老爸老妈都是靠“单身的中年儿女”照顾。

  一笑置之 单身族群当自强

  看待社会丢出的“剩女”、“单身公害”污名,台湾励馨基金会执行长纪惠容说,单身者必须“赋权自己,学着从他人眼光中自由。”纪惠容建议,除了学习理财、安排生活,还要建立交谊圈,面对外界压力才能更有信心,“社会确有歧视,但要学习面对,一笑置之,进而不为所动”。

【编辑:郭龙】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