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祖小渔村的变迁:从讨海到观海
中新社马祖11月24日电 题:马祖小渔村的变迁:从讨海到观海
中新社记者 张建忠
“好吃的豆花,好喝的青草茶。”马祖岛上,“曹妈地道”小吃铺的曹妈热情招呼着客人。
跟曹妈一样,马祖百年渔村桥仔村的村民都已从过去的讨海为生,转变为了如今的大念观海生意经。这是中新社记者日前随团访马祖的观感之一。
聚落、庙宇、渔村展馆及村前的避风港,处处都留着渔业历史的遗痕。经营海鲜特色小吃,经营海景民宿,重温闽江口海域渔业的风光时段,使得渔业休闲观光成为马祖一“绝”。
清爽的海风吹来,远处燕鸥掠过海面,桥仔村一派闲适的气氛。村民们享受着这种让游客喜欢的慢生活。
40多岁的桥仔村村民王宜宏坐在小镇石阶上,道出马祖这个曾经最为繁荣渔村的过去:这里曾经是马祖渔产与商品往大陆的转运港,人口最多时超过两千人,当时是北竿岛上人口最多的村庄。
“桥仔村面朝大海,有一个天然的避风港,曾经是马祖渔产转运大陆的港口,到福州连江黄岐港只要20分钟。”王宜宏表示,随着渔业的萧条,桥仔村人大多往台湾岛内的桃园及毗邻的福州等地发展。
现在,村中还有100多人从事着观光旅游方面的生意。“旅游现在是桥仔村主要的经济来源,这里也是大陆游客了解马祖渔业发展的必游之地。”王宜宏说。
虾业是马祖渔业的招牌,桥仔村渔业历史中,虾业也见证着村民以此为主要谋生手段透出的艰辛与幸福。海带、淡菜、黄鱼、淡菜、笔架等,都曾是这个渔村响当当的渔货。
马祖县政府因此在村中专设渔村展示馆。模型器物、图文解释,以及那些村民使用过的渔具,都展现了古老渔村人的“讨海”智慧。
渔村展示馆之外,桥仔村的渔村聚落与一座座古庙,也很惹眼。王宜宏说,讨海为生的缘故,村中所供的神几乎比居住的人还多,这也是观光的一大特色。
马祖与马尾间的“两马”航线曾经为马祖的观光事业带来生机。然而,近年来,“两马”航线人流量在减少,以观光为主要经济命脉的马祖努力寻找两岸往来的新突破。
“台湾交通部门相当支持马祖与福州连江县黄岐半岛开展直航。”马祖县长杨绥生对中新社记者说。
桥仔村连着白沙港,这里离黄岐最近,仅8海里,天气好时,肉眼都可以看到对面的黄岐岛。“从前,村里人与福州黄岐的渔民可以在海面上交换渔货,桥仔村的渔船还可到对岸的黄岐港加油、加水等,相当便利。”王宜宏说。
杨绥生近期一直为促成马祖北竿白沙港与福州黄岐港的直航而奔走,“这里到连江黄岐仅有9海里,比两马的37海里航距缩短了许多”。
由渔村变身为观光村落,30多户人的桥仔村现在成为了马祖旅游观光的一个重要景点。这一次,马祖县政府的努力,或将让桥仔村迎来更加繁荣的观光经济。
曹妈说,最好有更多大陆的客人前来,了解马祖的渔业,品桥仔村的特色美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