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湾前民意代表:民进党两岸政策转型遇挫

2012年11月26日 16:19 来源:东南网 参与互动(0)

  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议题持续引发争议,民进党新系大佬、前“立委”林浊水昨日(25日)接受海峡导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苏贞昌的错误设置,让“中国事务委员会”显得不伦不类,并坦言民进党的两岸转型之路已因此遇挫。

  功能设置不伦不类

  苏贞昌宣布成立“中国事务委员会”次日,林浊水与郑文灿、李应元、赵天麟、陈淞山、洪智坤等人进行了一场“跨派系餐会”。这场集结了新系、蔡系、谢系、扁系重量级人士的聚会,原本是早就敲定的大陆政策内部交流会,但因为“中国事务委员会”的高度争议性,这场餐会最终演变为各派系对苏主席及其 “中国事务委员会”的批评餐会。

  与苏贞昌关系不错的林浊水告诉记者,民进党内部确实对“中国事务委员会”有诸多不满,对许多细节都有质疑,因为这根本是苏的仓促决定,“有些设置是错误的,比如这个委员会尴尬的位阶”。

  林浊水介绍说,根据民进党中央公布的设置要点,“中国事务委员会”2个月开1次会,委员有7至9人,邀请的都是苏、蔡、谢、游等派系大佬,或者陈菊、赖清德、柯建铭这些台面上的重量级人物,“这跟开中常会有区别吗?都是这些人,要玩右手起草、左手盖章吗?我看不出有什么专业取向”。

  他质疑,“中国事务委员会”既像没有决策权的中常会,又与从事具体业务的“中国事务部”界限不清、功能模糊、位阶尴尬,这样不伦不类的设置让人不敢有太多期待。

  谢已被视为党内极端

  对于人选争议,林浊水坦言一直不看好谢长廷能主导这个委员会。他表示,针对两岸转型,民进党选后有很多讨论,各派系也都有很多不同见解,但不管是“登陆”行,还是“宪法各表”,谢长廷在党内已经成为“独派”之外的另一个极端。不仅“独派”反对他主导两岸政策,包括蔡英文在内的稳健派、保守派也不能接受,外界呼声再高,谢长廷实际上也不可能了,苏贞昌说“几经思考”,主要指的就是这个。

  除了人选突变,“中国事务委员会”负责人的称谓也从“主委”更名为“召集人”。林浊水指出,不管是“主委”还是“召集人”,实际上都是一种合议制。区别在于“主委”有较强的领导性,有拍板决策权,当然也有承担政治成败的责任;而“召集人”实际上不具备领导性,只负责成功召集会议,对结果不必负责。这也从另一个层面说明,苏并不会对“中国事务委员会”着力太深,这个委员会并不具备外界期望的高层级。

  民进党两岸转型无可逃避

  在此前的“跨派系餐会”上,长期致力于民进党政策研究的林浊水提议,“中国事务委员会”设置要点须再送民进党中执会审议通过,党中央应思考将此常设机构改为临时编组,并明确“设定对中国(大陆)基本态度”、“设定战略目标”、“确立民共交流原则”等目标,这些建议也获得跨派系支持,将成为党内讨论议题。

  在林浊水眼里,“中国事务委员会”的混乱设置,已经成为民进党两岸转型的挫折。他强调,两岸问题是民进党的远景问题,更是重返执政无可逃避的议题,今年可以不处理、明年也可以不处理,但后年、大后年总要处理的,而且越往后压力会越大,“不能因为国民党执政不好,政治风潮转向,民进党就逃避这个风险议题”。

  他坚持认为,即使在设置上存在错误,但只要在后续执行上及时调整就没问题。需要“中国事务委员会”解决的应该是关系民进党发展的中长期战略,这不是每2个月开2个小时会能解决的。因此他建议将“中国事务委员会”的例会制改成任务编组制,有问题就密集讨论、辩论,形成可影响3年、5年甚至10年的政策决议,没问题就暂时解散,根本不需要现在这种摆设性的“中国事务委员会”。

【编辑:王栋】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