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绿营两岸事务召集人出炉 苏贞昌没冲劲不招人待见

2012年11月27日 08:4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原题:“电火球”没冲劲不招人待见(台湾在线)

  绿营处理两岸问题的“事务委员会”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两大看点都让人跌眼镜:召集人(即原先拟定的“主委”)“三选一”,民进党主席苏贞昌没有交给呼声颇高的谢长廷或曾征询意见的蔡英文,而是毫不避嫌勇于自任;委员会的名称前缀本有“中国事务”、“大陆事务”、“两岸事务”3个选项,苏也选择了最绿的“中国事务”。腹诽且另有盘算的谢长廷与深绿的游锡堃都拒绝参与。另一绿营天王吕秀莲26日受访时表态更直接,苏贞昌“这张牌发坏了!”

  保守

  苏贞昌在岛内政坛以光头闪亮、脾气火爆、动不动就喊“冲冲冲”的形象示人,被冠以“电火球”的名号。但这次“电火球”冲劲儿没了,反而变得保守起来。

  民进党内主张两岸交流的人士,包括谢长廷、高雄市长陈菊、前民进党主席许信良等,都希望委员会冠名使用相对中性的“两岸”或“大陆”。在国民党已经使用“大陆”称谓且对岸持续释放交流善意的情况下,命名“两岸事务委员会”可以为民、共交流拓展空间。

  但深绿势力强烈反弹,民进党前主席游锡堃、姚嘉文以及“一边一国连线”成员、台北市议员江志铭等连日来不断批评谢,并向苏施压,加上“台联党”高调配合,个性保守的苏贞昌最终选择向“独”派妥协,坚持“中国事务委员会”的名称,将其定位为“整合党内两岸机制的平台”,而非民、共交流的平台。

  针对主张两岸交流的开放派,苏贞昌也放下重话:“如果有人为了选举想跟‘中国’好一点,那就去国民党,别来当民进党候选人。”

  问题是,“中国事务委员会”最终成了一个四不像的鸡肋,象征性远远大于功能性,且两个月才开一次会,未来显然很难整合党内意见。可以想见,该委员会运作之初就带着“台独”印记,不只无法改善与大陆的关系,反而更将加深大陆的不信任与反感。

  重压

  由于“中国事务委员会”的名称、角色以及功能都不如外界期待,该机构对民进党转型的正面意义更是极为有限,外界普遍认为不能适应两岸发展新局。

  岛内偏绿媒体援引台湾智库11月25日的民调指出,57.1%的民众赞成民、共两党展开党对党接触。通过“调酒之旅”证明自己敢为岛内先的谢长廷大为感慨,称“人类的悲剧,就是情势变更,但人不变更。”喻意不言自明。

  谢长廷婉拒苏贞昌的理由,是“愿意把空间留给其他人”,但背后自有苦衷。这个委员会名称“台独”倾向明显,谢如果接受就不便与大陆沟通。同时他心里很清楚,“中国事务委员会”主导权被苏贞昌拿去后,自己发挥的作用很小。且谢长廷主张“宪法共识”或“宪法各表”,但在苏的主导下是不可能接受这个理念的。

  在此敏感时刻,前民进党主席蔡英文的行程备受关注,她最近将与大陆赴台学生举行座谈。吕秀莲则受访表示,苏贞昌成立“中国事务委员会”,这原本是一张会影响台湾前途的牌,但现在“这张牌发坏了”!“独”派也不领情。游锡堃表示,民进党内已有“中国事务部”,所以他对设这个委员会持保留态度。江志铭批评,成立“中国事务委员会”不是政策调整,是投机、投降,未来全党会被大陆“牵着鼻子走”。有舆论指出,苏兼任召集人致使“万千压力集于一身”,反给自己增加了“新麻烦”。

【编辑:夏涵】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