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两岸电影合作办法出台 台湾片来得正当其时
11月24日晚,第四十九届金马奖在台湾宜兰揭晓,影帝、影后竞争异常激烈,最终由香港实力派资深演员刘青云和台湾女星桂纶镁分别获得。图为刘青云(左)和桂纶镁手持奖杯,一起亮相新闻中心。中新社发 董会峰 摄
两岸电影交流委员会主委、导演李行12月2日于台北宣布,历经三年沟通,国家广电总局电影管理局已颁布《关于加强海峡两岸电影合作管理的现行办法》,载明流程、主管机关。未来台片西进不再茫然无依,合拍片条件更优于香港。
电影局新政中包藏着台湾电影的两个利好消息。首先是台湾片的认定和引进政策放宽了,台湾本土电影将有更多机会进入广阔的大陆市场。台湾公司只要拥有50%的版权,台湾人占剧组工作人员50%以上,影片即可认定为台湾片。这意味着台片可以更加自由地引入境外的投资和电影人才,提升本土影片的质量。而台片“不受进口影片配额限制”则堪称大喜讯,因为大陆进口影片原先不过一年20部,今年向美国电影大开“方便之门”后也不过33部左右,如果让相对孱弱的台湾片跟如狼似虎的好莱坞大片去竞争进口配额,谁的“钱景”更看好、引进者会倾向谁不言而喻。这也就是原先市场中一年到头见不到几部纯正台片的因由。现在好了,台湾片进入“计划单列”系统,避开好莱坞大鲨鱼,只要口碑不俗,入得中影的法眼,就有机会到大陆市场中分一杯羹。
于台湾电影意义更大的当是“合拍片”条件的放宽。新政中的准入条件参照大陆与香港合拍片的模式制定:“故事情节与主要人物须与两岸有关”,意味着影片可以讲“大陆人在台湾”的故事,也可以讲“台湾人在大陆”的故事;“主角中大陆演员不少于1/3”,这既是对大陆演员工作权的一种保护,也意在促进两岸电影人和创作风格的融合。“电影于大陆发行,享受国产片相关待遇”是最重要的一环,意味着台湾投资人和创作者从此和香港电影人一样,可以同步享受高速增长的大陆电影市场的红利。
十年前,香港电影濒临绝境,大陆伸出援助之手,开放了正在回暖的市场。十年之后,香港电影不复当年“尽皆癫狂,尽皆过火”的特质,转以价值中庸、炫技为主、纯净水化的风格抢占市场,延续香火。香港电影人集体北上,二次创业,成为内地电影过去十年的重要推动力。正因为有着如此前史,台湾电影人对此番的电影新政满怀热望。过去二十年中,台湾电影一头扎进了文艺和自恋的窄门中,不但失去了原有的海外市场,本土市场也被好莱坞电影蚕食殆尽。近年虽有起色,奈何一岛的逼仄市场仍然无法提供起飞的充足空间,所以他们频频地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大陆市场,并盼望着樊篱尽撤,在华语片最大的票仓中自由驰骋。如今,这一天终于要来了。
这不但是台湾电影的福音,也该是大陆观众的好消息。过去十年是大陆电影票房井喷的十年,也是国产电影走向价值中空、情感失真的十年。大陆原生的电影力量被创富冲动所诱惑,变得重感官刺激,轻精神内涵,而香港电影在适应大陆规则的过程中,原本就不丰饶的文化追求和社会担当被进一步稀释,而其“不拘一格”追逐利益的技能则发挥到极致。在台湾片进入前,大陆电影市场中原有的两股势力,谁也不具备自省和自新的能力,合拍片正奔向前景晦暗的未来。
台湾片来的正当其时。台湾电影一贯有身边实事,写美好性情,写民族痛史的传统,即使在市场最为黯淡的日子里,他们也没有丧失对艺术底线和文化良知的守护。过去几年,他们的坚守开始获得市场回报,《海角七号》《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口碑、票房双高,《赛德克·巴莱》《痞子英雄》显示了不俗的工业水准,《星空》《LOVE》则在内地刮起了“小清新”旋风。两相比对不难看出,台湾电影的人文品位和优雅气质,以及台湾人的电影本心是国产片所缺乏的,很多大陆电影人已经走得太久忘了为什么出发,他们急需汲取台湾同行的从容和专注,平复自己过于火急火燎的心态。
当然,电影新政的市场效应会立竿见影,台湾电影的融入给华语电影的创作带来怎样的变数尚不得而知。也许,希望台湾“小清新”给国产大块头“败火”有些一相情愿,但中国电影不可能永远行走在有票房没文化的歧路上,这一点毋庸置疑。
□李星文(北京 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