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零差评 李安为什么可以?
资料图:著名华人导演李安。
很久没有这样一部影片,上映后几乎收获零差评。它便是近期上映的李安的新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与李安之前低调的拍摄、影片低调的宣传相比,《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公映后获得了普通观众和专业人士等多方的赞誉,观众沉醉于美轮美奂的视觉奇观、栩栩如真的3D特效、富有精神滋养的故事。业内称影片几乎完美无缺,美国《综艺》杂志盛赞影片“融合了海上冒险和梦幻冥想”,毫不吝惜溢美之词。可以预见,在口碑效应推动下,影片将形成持续的社会效应。
一只老虎,一个小孩,一片海……这部被公认为“最不可能被影像化”的同名小说,李安不仅将之成功地搬上了荧幕,并且将对信仰的哲理思考蕴含于炫目的视觉效果中。如果说《阿凡达》创造性地使用了3D技术,那么《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则为3D与故事的结合提供了完美的典范。
从《饮食男女》、《卧虎藏龙》、《断背山》到如今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李安游走于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电影,又一次成功地超越了自己,引领了世界电影的潮流。拍出一部部中国导演甚至很多好莱坞导演都无法企及的高水准影片,为什么李安可以?
作为唯一一个获得奥斯卡奖的华人导演,李安已经声名远播。李安说,他即使拍烂片,10年内还是有人会找他拍电影,但他希望给观众一个交代,用纯真的心挑战未知的题材和领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从筹备到拍摄,花了近4年时间。
这样严肃、认真而严谨的创作态度,在国内影视生态中几乎鲜见。中国电影人太忙了,忙着筹钱、忙着拍摄、忙着走穴、忙着挤档期、忙着走向国际化……急功近利的心态弥漫了电影上下游的各个环节。体现到电影银屏上,便是七零八碎的故事,粗制滥造的情节,苍白无力的人物。或是打着艺术的名义不知所云,文艺片不像文艺片,还强词夺理说观众不懂导演意图;或是用商业的幌子玩概念和噱头,利用铺天盖地的宣传赢得票房,仿佛商业电影天生沾染铜臭味。
中国电影一直陷入山寨、跟风的恶性循环中,当初一部《卧虎藏龙》获得了奥斯卡奖,中国式武侠大片便层出不穷;一部小成本的《疯狂的石头》赢得了市场,各种底层黑色幽默剧一度充斥荧幕。原创力不足、想象力的匮乏等问题至今困扰中国电影,这和创作环境的浮躁、创作心态的失位都紧密相关。无怪乎有人看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后直言不讳,中国电影人当今的状态和心态,怕是很难拍出这样的电影。
说到底,创作是心的观照。是追名逐利还是不断创新超越,是为了小我还是为了大我,决定了艺术水准的高下和作品格局的大小。中国电影应该反思,商业化市场化的运作和环境,是否让“心”迷失在名利场,忘记了对电影的热爱和创作的出发点?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否让“心”被物化,忘记了技术最终是为电影、为艺术本身服务的?
拨开名利的云雾,超越现实的束缚,通过影视作品传递美好情感,奉献大众,才是影视剧艺术创作“应有之心”。(史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