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湾新同盟会:追求统一是艰苦目标 但一直坚持

2012年12月13日 09:40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对大陆民众来说是耳熟能详,台湾新同盟会对大陆民众来说还是个陌生的名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政治团体?它的政治目标是什么?能量有多大?……带着上述疑惑,《环球时报》记者日前在台北市南昌路二段112号——台湾新同盟会总会所在地,专访该会秘书长王守愚先生。他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就是:“在今天的台湾,追求国家统一是个艰苦的目标,但是我们一直在坚持。”

  环球时报:新同盟会是个什么样的政治团体?成立的目的是什么?

  王守愚:新同盟会是在李登辉时期成立的。李登辉上台后要搞“台独”,国民党内的忠贞之士因此纷纷脱离李登辉政权。许历农将军曾担任国民党中常委,在一次会上,他拍着桌子质问李登辉要走什么道路,发生争执之后,“许老爹”(新同盟会会员对会长许历农先生的尊称)当场辞职,随后于1994年建立了新同盟会。

  新同盟会自成立之初就把“反对分裂国土,粉碎台独阴谋”定为重要任务。十年前“台独”闹得最凶的时候,我们曾经组织过十万人的抗议大游行。新同盟会是跨党派的政治团体,但我们支持国民党,凡是反对“台独”的,我们都全力助选。

  新同盟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把“我是中国人”的思想贯彻下去。为此,我们每月出版一本名为《国是评论》的杂志,并且邀请著名教授举办两次大众讲座,希望通过这些努力告诉大家,不统一是绝对没有前途的,“台独”是绝对走不通的。由于经费拮据,目前讲座已改为每月一次。

  环球时报:新同盟会在岛内开展活动顺利吗?有没有碰到什么困难?

  王守愚:在李登辉和陈水扁时代,新同盟会的杂志和活动常常受到反对,没有被捕入狱已经令我们感到庆幸。更严重的是,过去二十年间台湾施行的“去中国化”做法给国家统一造成了恶劣影响。

  另一个深刻危机是,当下台湾年轻人的“中国认同”正趋于淡化。由于“台独”势力的干扰,在目前台湾的历史、地理教科书中,与中国大陆相关的内容已经统统被归入“外国部分”,台湾学生由此被灌输了一些错误的概念,比如“全国最高的山是玉山”、“全国最大的湖是日月潭”等。此外,台湾人的身份证信息也发生了变化,以前的身份证上既注明“出生地”,又注明“籍贯”,比如我的孩子都在高雄出生,而他们的祖籍是湖北。现在的身份证只写“出生地”一项,这就使台湾的年轻人只知道自己生在台湾,而不知道自己的祖籍是哪里。我们这些老一辈的“外省人”非常担心,如此下去,若干年后的台湾人可能会完全不知道自己祖先与中国大陆的关系。

  不仅如此,民进党还在与我们争夺新一代的“外省人”。年轻人在国民党内不易出头,民进党看准这一点,积极吸收年轻的“外省人”入党。这些年轻人在民进党的会上拍桌子骂人就能赢得追捧,甚至二十多岁便当上了“立委”,“立委”是“部长级”待遇,如果从政就能获得“部长级”职位。为了寻求政坛快捷方式,不少年轻人主动向民进党靠近,这也给我们的“反独促统”工作增加了困难。

  环球时报:新同盟会如何同民众打交道?用什么方式组织民众活动?

  王守愚:除了常规的杂志、讲座宣传外,新同盟会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组织台湾民众到大陆参观。我们通过设在各地的分会招募参访者,条件是70岁以下,以本省和台中、高雄、屏东、台南、彰化等中南部县市的居民为优先。

  台湾中南部地区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农民们整天在田里耕作,没有读报、看电视的时间和习惯。民进党为了拉拢农民,就免费为他们提供收音机,这样农民就可以一边种田一边听新闻。但是这种收音机只有一个频道,全是民进党通过地下电台发出的丑化大陆和鼓动“台独”的信息。例如,2004年陈水扁遭枪击后,民进党的电台就造谣说刺客是共产党派来的。

  为让台湾人了解真正的大陆,新同盟会积极组织中南部民众到大陆参观。起初非常艰难,虽然只需要支付往返机票,但很多人还是心存顾虑,有人怕到大陆之后发生危险,也有人担心大陆的生活环境差,吃住有问题,出发的时候甚至还带着蚊帐。到了大陆之后,他们发现那里并不像民进党宣传的那么落后,不少地方反而比台湾还要繁荣。从大陆回来之后,这些人的观念几乎都有改变,在情感上也开始亲近大陆。台南县有个六甲乡,以前有超过80%的选民不支持国民党,自从我们组织了几次参观之后,这个乡已经有大约70%的人支持国民党。亲历者的口耳相传比我们宣传效果更好,现在有很多人,包括一些民进党人都会主动找到新同盟会,申请到大陆去参观。这些成果让我们觉得努力没有白费。(环球时报)

【编辑:郭龙】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