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增进有效沟通 强化两岸认同互信
为期两天的两岸专家学者“台北会谈”本月11日落幕,“认同”主题备受关注。海峡之声12日发表评论指出,两岸能够开创和平发展的新局面,与两岸双方以往的有效沟通紧密相关;当前,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需要两岸双方继续进行有效沟通。
全文内容如下:
为期两天的两岸专家学者“台北会谈”本月11日落幕了,这样的两岸专家会谈虽然不是第一次,但会谈的时机,与会学者的规模、影响力、代表性以及会谈中四溅的火花,还是让这次会谈备受关注。
这次“台北会谈”的主题是“强化认同互信、深化和平发展”,无疑,认同和互信是这次会谈的关键词,几个会谈的子题也紧紧围绕其展开。但是,从会谈中,我们发现了另一个关键词——沟通。多位专家学者的发言都或多或少地表达了这样的意涵:沟通是强化认同和互信的途径,通过有效的沟通才能增进了解、减少分歧,进而达到增进认同和互信的目的。
我们也认为,两岸能够开创和平发展的新局面,与两岸双方以往的有效沟通紧密相关;当前,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需要两岸双方继续进行有效沟通。同时,我们认为,两岸双方要有效沟通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健全沟通的管道。随着2005年4月连战率团访问大陆,国共两党恢复党际交流,建立了国共平台正式沟通管道。随后,中共与亲民党、新党也建立党际关系。2008年6月以来,海基、海协两会恢复商谈,并已经形成制度化会谈机制。这都是两岸间目前的正式沟通管道。除此之外,两岸已形成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局面,民间交流空前热络,两岸专家学者、智库的交流互访也更加频繁,这些也都成为两岸间必不可少的沟通渠道。然而,这些既有的管道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何相互补充?新的沟通管道和机制是什么?其实仍有很大的探讨空间。尤其是,作为台湾的另一个主要政党——民进党,至今未能与大陆建立正常的沟通管道,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当然,在这件事上,主要的障碍在于民进党,怎么办,须由民进党认真思考。
二要丰富沟通的领域。本着“先易后难、先经后政”的原则,目前两岸沟通的内容多是经济民生议题,但正如两岸许多专家学者指出的,经济对解决政治问题不可能发挥决定作用,在影响认同和互信上,经济的作用有限。相反,如果政治问题始终不面对,将影响到认同和互信,进而影响到业已形成的经济联系。因此,两岸的沟通领域,不能仅仅局限在经济议题,还要不断向文化、政治以及军事议题上拓展和推动。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此次“台北会谈”中,两岸专家学者都呼吁,着眼民族整体长远利益,两岸要开展全方位的沟通对话,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可逆转。
三要完善沟通的方式。要提高沟通的有效性,就要注重沟通的方式。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亚夫在闭幕致辞时说,“我们有足够的耐心进行沟通,增进理解,建立共识”。而在前一天的开幕致辞中,孙亚夫还说,他是“抱着善意而来,抱着求同存异的态度而来”。此外,我们还注意到,不少学者都提出,要站到对方角度思考,要相互体谅、相互欣赏。我们认为,这些都道出了两岸进行良性沟通的一些必要因素:要有耐心,既不急躁,也不懈怠;要抱持善意而非敌意;要心怀诚意而不心怀鬼胎;要相互体谅而不相互算计;要相互欣赏而不相互贬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只要做到这些,两岸就能良性沟通、有效沟通、增进了解、扩大认同、累积互信。(海峡之声 刘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