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森访闽侧记:两岸合作,一起赚全世界的钱
21日下午,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率领的闽台经贸交流参访团结束在福建的首度访问之旅,经“小三通”航线返回台湾。
在4天的访问行程里,林中森一行兴致勃勃地参访泉州、漳州、厦门的台资企业,以及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桥、天福石雕园等。参访中,林中森多次表示,两岸产业间有很多相似之处,应当优势互补,相互提升,合作双赢,一起赚全世界的钱。
大陆已成为台商的“婆家”
祖籍漳浦的林中森,第一次来到福建,感觉故乡“特别亲切”。
18日中午,林中森首站到泉州,一路上见到城市绿树环绕,高楼林立。林中森感慨地说:“福建的风景与台湾很相似,福建和台湾民众都说闽南话,大家的想法理念、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都几乎相同。”
参访中,林中森一行特意参观中国现存四大著名古石桥之一的洛阳桥,了解闽台的发展历史。
站在洛阳桥上,林中森见到这座古桥的桥墩呈船形,而且经历过8级地震不倒,他夸赞“闽南人很有智慧”,感佩古桥“还保存这么完好”。
当导游介绍说,“当时,一部分闽南先人从这里出港渡海到台湾拓荒开垦”,林中森听后很感慨,“原先,闽南人跨越海峡到台湾打拼发展,变他乡为家乡。”
在20日晚举行的厦门台商投资协会20周年庆典仪式上,林中森说:“改革开放以来,大陆的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现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吸引外资额(包括台资)名列全球第二。现在,大陆发展了,商机多了,越来越多的台湾人来到大陆创业发展,在大陆的台商达200万人,仅福建就有台资企业6000多家。”
“台商在闽能有成功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关怀照顾。”他风趣地说,“大陆已成为台商的‘婆家’,台办犹如台商的‘保姆’,各项服务很周到,这样台企才能深耕发展。”
台企转型,打品牌建渠道
除了关怀台商外,林中森此行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了解台商的发展状况,服务台商。
林中森一行先后参访了荣祺食品公司、富帮食品公司、天福集团、福贞金属包装有限公司、凯景钢铁公司、向阳坊食品有限公司等台企,与台商面对面交流沟通时,盛赞他们是“殷实台商的典范”。
“台企能够做得成功,一方面源于台商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大陆政府给予很多优惠政策。” 在与漳州台商座谈时,林中森说,台湾人跟闽南人一样,“很骨力”(闽南话,意思是勤奋),两岸都来关心台商的发展,给他们创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最早到大陆投资的台资企业,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如今也面临着转型升级难题。一路上,林中森不停为台商鼓劲加油,希望他们用好用足大陆的优惠政策,“不能漏气”(闽南话,意思是要争气),做好转型升级,真正做一个典范出来。
泉州荣祺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甜酸荞头、韩式萝卜、开味生姜等农产品加工品的台企。在这家公司参访时,听到其“产品70%销往日本”,林中森幽默地说,“我把桌上的小食品吃完了,这么好吃的东西全供给日本人吃,太可惜了,大陆13亿人应该首先享用到这么好的食品。”林中森鼓励该企业董事长杨荣辉“品质应更好些,价格再平实点,拓开大陆市场,让物美价廉的食品走入大陆寻常百姓家”。
随同林中森访问的台湾知名学者林祖嘉认为,转型升级是件艰难复杂的事情。台企转型升级,有的要尽快打响品牌,从过去依靠外销转向大陆内需市场,尽快打开“通路”;有的要与大陆企业合作,共同做大做强;在闽台企要发挥闽台文化相近优势,在产品中注入文化内涵,拓展市场。
林中森表示,解决台商的转型升级难题,要“‘婆家’和‘娘家’一起努力,共同来扶台商一把”。
两岸合作,创造更多产业价值
泉州台商投资区是国家级台商投资区,也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占地面积达200多平方公里,以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为支撑,规划规模宏大,是一个多功能、多元化的投资区。
18日下午,林中森来到这里参观时激动地说,“台企发展,除了政府扶持外,海西发展的商机,也给其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他相信台商在海西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许多台商来到这边创业发展,形成如今多个产业密集发展的状况。”林中森说,“现在两岸合作应朝更深的产业分工去努力,才能优势互补,提升竞争力,创造更大的产业价值。”
林中森告诉记者,海基会未来最主要的工作,是要推动两岸产业合作。“现在,两岸都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如文化创意、绿色能源、生物科技等,未来两岸要携手一起赚全世界的钱。”
此前,中国交建海西区域总部曾组团赴台拜访海基会,林中森此行也特地进行回访。 林中森对中国交建副总裁陈云说,台湾正在推动“黄金十年”建设,许多重点工程需要引进先进技术,他希望就一些可以合作的项目进行更深入交流。“海基会今后不但要关怀台商,也要关心陆商,促进陆商入岛发展。”林中森表示,“只要两岸同心协力,未来两岸关系会越来越紧密,两岸合作会在既有的基础上更加提升、更加精进。”(记者 李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