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学生看台湾:台湾,一座小城有大爱
中新网12月26日电 台湾《旺报》26日刊载了台湾大学政治学研究所大陆学生张逸帆的投稿文章,作者看到台湾的点点滴滴,体验台湾民众丝丝入扣的人情味和人与人之间的赤忱,发出了“这里的的确确是一个很容易让人感到安心的地方”的感慨。真是“一座小城,有大爱。”
文章摘编如下:
我对台湾的记忆源自于小时候经常玩的一个叫做“解放台湾”的游戏,但就那时而言,确实不知台湾为何物。等年岁稍长些,台湾的音乐开始进入了我的生活。李宗盛、罗大佑、蔡琴、五月天……在一次又一次地在那恰情恰景的歌声中缴械投降之后,自然而然地就对这片土地萌生了向往之心。
然后,我就来了。
台北是一座有着大都市声誉的小城。建筑比我想象中的要旧得多、 矮得多,连闻名遐迩的101大楼也难以让人产生直耸云天的感觉。路不宽,有很多小巷子;高架桥也很少,但很少会堵车。满大街上都是摩托车,红灯转绿时那便是万马奔腾般的壮观。路边很少有垃圾桶,但地面却很干净。夜市很多,并且几乎天天爆满。
台北没有太多钢筋水泥的摩天大厦,却有着丝丝入扣的人情味儿。 公交车司机会热情地问一句早安,顾客和店员会大声地互道一声谢谢;眼镜店的主管会在听说我是陆生不能拿奖学金之后直接给我打了3折 ,而街角卖咸酥鸡的摊主,则会在凌晨两点收摊之后,拿出扫帚和清洁剂刷洗马路。
在台北你随时可以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那份赤忱,以及人们对这座城市的疼爱。在覆盖了大半个地球的现代化浪潮之中,台湾,似乎留住了那份人性中最本源而又最可爱的朴实。有人说,是日本的殖民给台湾人带来了守时、谦逊和礼貌的习惯;也有人说,是中华文明“温良恭俭让”在台湾的传承;但我更相信这是人性之中本有的内涵。
许多台湾的年轻人对大陆几乎是一无所知的。他们会好奇地问你:“你是北京人吗?”因为在他们的概念中,大陆唯一比较明确的地方也就只有北京了。更为夸张一点的,甚至会问“大陆有泡面吗”“你们会不会骑摩托车”之类的问题。他们之中有不少人很想去大陆走走看看,甚至去大陆工作,但某种未知的恐惧又阻挡了他们的前进。
来之前听说台湾的大学生因为学业压力小,都很爱玩不怎么念书; 来了以后发现确实如此,但原因却有些许的偏差。相对于大陆学生来说,他们对自己所要接受的大学教育的选择似乎要更多元化一些。有些人热衷于玩社团,有些人则专注于“玩”学业;他们一旦决定了自己的方向便会倾尽全力地去玩个尽兴,学业仅仅是其中的选项之一,而非必须。但他们一旦考上了研究生,便会非常认真地对待学业——这让我轻松度日的预计彻底失算了。
台湾的政治是泛娱乐化的,但台湾的生活似乎没有被泛政治化。电视上播放的“立委”对“政务官”的质询,其娱乐效果常常不亚于享誉两岸的《康熙来了》;而政治人物更是跟娱乐圈的艺人有得一拼,生动活泼,效果绝佳,甚至在民间的各种婚丧喜事中也会频频露脸。但台湾人其实并不大关心政治,本土政治倒还好些,毕竟有些问题与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国际政治就明显倍受冷落了。有台湾朋友对我说 ,他去北京旅游的时候,出租车司机一开口就跟他聊中日关系,着实把他吓得不轻。
走在台北的街头,看着那些耐性等待绿灯的行人,大声说着谢谢的手摇饮店店员和提醒你鞋带没有系好的阿嬷,内心中一种欢悦的情绪油然而生。在这里我可能需要审慎地补充一句“台湾社会仍然有着诸多的不足和某种根深蒂固的狭隘”,以防止它在我的笔下被无意地神化;但我唯一可以坚持的也许是:这里的的确确是一个很容易让人感到安心的地方。
一座小城,有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