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学者:民进党“火大” 找对问题开错药方
民进党发起的“火大游行”,已经落幕。问题是,掀起“火大”的情绪后,民进党仍得回归面对疑难杂症的政治现实;而在回到竞逐“理性”的战场,民进党自忖有多少实力?是否游行过后,民进党仍将陷于目前这种空转的困境。
火大、揪众、上街头,毋宁说是“1·13火大游行”的三部曲,亦即因“火大”必须“呛马”,为了“呛马”必须揪众上街头。然而,由一个多月的事前准备作业看来,民进党虽然找对了问题,却用错了药方,对于台湾民众关心的议题,无力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对策。
空有火大 不见主张
此次游行标举三大诉求,除“内阁改组”觅无杠杆外,“反倾中媒体”见树不见林,“年金改革”也限于政治操作,可谓均是“空有火大、不见主张”。无怪乎,游行前民进党中生代陆续传出唱衰的声音,他们咸认为民众期待民进党能有更具体的主张,不能一味指望国民党被唾弃而得利。
就以近期打得火热的反媒体垄断 “修法”为例,民进党态度虽较积极,但仓促提出的法案几乎是 “千疮百孔”,禁不起仔细检验,若非蓝军自乱阵脚,根本讨不了便宜。尤其,民进党将“反倾中媒体”置于其一贯的“反中国”论述之下,显得避重就轻,轻重失衡。特别是在这一波党内两岸政策的转型风潮中,迄今未提出一个足以瞻顾全局的论述,却只知以“反倾中媒体”来宣示其“中国政策”的立场,岂不是见树而不见林。
至于其它同样被列为游行重点的年金改革、非核家园、青年失业等问题,牵涉层面更是复杂,民进党同样没有具体作为,若单凭几句口号,就想让为理想奋斗多年的社运团体为民进党所用,也未免把一切看得太过廉价、太容易消费。
表面呛马 实质内斗
对这场缺乏实质内涵的游行,有民进党“立委”私下感叹,自己配合党中央,动员支持者参加“火大游行”,与其说是响应民意,其实更像是在替苏贞昌“辅选”。可见这场游行,表面上是苏贞昌向“马政府”施压,实际上却是“外部压力的内部化”,转向党内天王施压;苏贞昌除了藉此展现强大的基层动员实力外,也重新树立领导威信、抢回议题主导权。
事实上,“火大游行”俨然已成为苏贞昌与蔡英文互别苗头的场域,因为苏、蔡是民进党“仰攻2016”的两个亮点,蔡的亮度甚至超越苏。正因为苏志在2016,去年5月底回任党主席以来,为了避免犯错成为箭靶,在行事上不免格外谨小慎微,想要形成在野党“政策模型”的力度,因而包括对外的两岸政策及对内的改革政策,几乎听不到“苏贞昌怎么说”,连所谓召开“国是会议”也是“蔡云苏才云”,“火大游行”的动机,核心在于苏盼从街头路线重新凝聚支持者力量。
更何况,“火大游行”的三诉求疲弱无力,诉求也相当空泛,不乏杂牌军各有盘算,造成诉求议题严重失焦。蔡、苏发言更让两人的竞合及矛盾浮上台面。蔡试图唤起台下支持者的“挺英情绪”,苏却宣布将发动罢免“立委”及罢免“马总统”,但这毕竟不是“政策”的宣示,而是“政治斗争”的檄文。对于急着想摆脱景气阴霾的民众与社会而言,民进党此举不会引起共鸣。
总之,民进党若想以罢免运动作为捆绑明年“七合一”选举的权谋,恐须对其利弊得失再做三思。民进党应从“火大”中自我超越与提升,因为这场“火大游行”仍是“技术手段”超越“政策取向”,台湾缺的是可以克服困境的理性主张与行动。
(台湾淡江大学大陆所教授潘锡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