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小气”台湾人最爱舌尖节约 公务宴排队领盒饭

2013年01月25日 15:29 来源:东南网 参与互动(0)

  国人喜欢美食也懂得美食,不过餐桌上的浪费也相当严重。昨天就有媒体披露,大陆每年浪费掉的食物可养活两亿人。其实,餐桌上的文明不但包含进餐习惯与礼仪,节约食物、珍惜食材也是重要内涵。或许是曾经也有过餐桌上的巨大浪费,台湾人就非常讲究“舌尖上的节约”,甚至到了“小气”的程度。或许正是这种“小气”精神,才让台湾人在“吃”的每个环节都养成了厉行节约的好习惯。

  公务商务宴请 少见满桌“剩宴”

  “便当会”是个在台媒上常听到的名词,上到“总统”,下到村里长等基层公职,最常吃的东西恐怕就是便当,而且还是很普通的100元(新台币,下同)以内的便当。边吃便当边开会,既有效率又节约食物,避免了人去楼空只留满桌“剩宴”的铺张。而在餐桌上,马英九绝对是“省长中的省长”。日前据台湾晶华酒店大厨爆料,马英九在家里宴请“五院院长”,这么高层级的家宴,全部预算也就15000元。

  导报记者早年曾在台北参加过一场级别颇高的学术研讨会。上午会议议程结束,主持人很客气地说:“午餐是王 (金平)‘院长’请的。”于是乎,导报记者暗自高兴居然能吃到王金平的宴请。结果等到了用餐地点这才发现,可不还是便当?从台当局政要到学术巨擘、再到普通与会者,通通排着队在领便当。领好之后到旁边的教室,一人一张桌子默默吃饭。

  比起这般清淡简朴的公务宴请,商务宴请确实会“奢侈”一些。好歹,大家是围着一张餐桌吃饭了!这种宴请分量绝对刚好,一套吃下来,基本不会有剩,也避免了浪费。

  免费食物也不能剩 否则遭人白眼

  这种餐桌上的节约,在台湾从官方到民间,可谓深入人心。普通朋友聚会,经常点的都是经济实惠的简餐、涮涮锅。导报记者数年前第一次去台湾,得到很多老师同学热情接待。大家轮番约时间请吃东西,但很多时候,请的不过是一个汉堡,或是一碗牛肉面。这让记者懂得,热情不需要通过大餐来体现。

  而在外面吃饭时,点菜的过程也展现出细致的节约习惯。每当点餐点到差不多时,服务生就会来劝说“这些已够了耶”!若客人坚持还要再点,服务生就会换一种策略,说“不然您先用餐,不够等下再加”。等到用餐完毕,若还有剩下比较多食物,服务生就会先上来问:“是这道菜不合您的胃口吗?”客人若表示“菜很好吃,只是已吃饱了”,服务生则会说:“那我帮您打包好吗?回去可以做宵夜。”面对这种不知是殷勤还是“监督”的话,一般人还真不好意思浪费了。

  除了在餐厅进餐,台湾很多上班族也会选择外送服务。而在叫餐的电话里,店员经常会问“请问您要汤吗?”原来,很多套餐虽然附送一份汤,但并非所有客人都需要,为了避免浪费,店员都会一一问清楚。另外,在很多选举游行场合,参加者都能领到便当。虽然是不要钱的食物,但很少出现有人领多了不要随手扔掉的现象。一位台湾女士告诉导报记者:“如果帮一起参加活动的朋友领了但他不要,那我就拿回去下一顿再吃。扔掉会遭人白眼啊!”

  小“厨余”大节约 习惯从小培养

  在台北生活,每天倒垃圾是一件“专业度”很高的事情。星期几的几点几分,到哪里倒哪种垃圾,都有详细规定。在复杂的垃圾分类之中,有一种叫做“厨余”。顾名思义,也就是家庭烹饪产生的那些厨房垃圾。台北的主妇们出门去倒垃圾,常会拎着一个厨余桶去倾倒这些东西。因为厨房垃圾容易腐烂、发臭、渗水,处理起来就特别有难度。对于这些东西,台湾选择集中回收处理。

  到底厨余要如何处理?面对这种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台湾从儿童开始,让他们在学校里就开始学习厨余垃圾的分类回收。一位儿子正在念小学的台北妈妈告诉导报记者,孩子们的午餐都在学校吃,吃饭时班里会放一个小的厨余回收桶。老师会告诉小朋友尽量将食物吃完,如果有剩,就要按照不同类别进行回收。

  “其中剩饭剩菜、果皮蛋壳等要沥干水后放入厨余桶,骨头等不容易分解的则不要。而班级里面负责厨余回收的同学,则要在厨余桶里撒上除臭剂,沥出厨余渗出水后拿到厨余回收点。”据这位妈妈介绍,每人每天会制造至少半公斤的厨余,这些回收后的厨余一般可拿来堆肥进行再利用。“厨余渗出水也不能浪费。可以用来清洗马桶,也可以稀释100倍后浇灌花草!”别看这小小的厨余,节约下来用途还真不少!(《海峡导报》记者 燕子)

【编辑:温雅琼】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