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重视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第三只手”
在经济学中,常把政府看作是经济发展的“有形之手”,而把市场看作是“无形之手”,但很多时候又存在政府与市场缺位失灵现象,这时就需要一些社会非营利性组织,也就是“第三只手”来弥补这一缺陷,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从两岸关系的发展进程来看,“第三只手”主要包括两岸相关事务性组织、行业性组织及慈善组织三大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学博士伍湘陵19日在华广网刊文表示,深化两岸关系,推动两岸交流,尤其是增进民间往来,“第三只手”作用不可忽视。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由开创期进入巩固深化期,全方位的拓展和推进两岸社会各领域的交流也要求“第三只手”动起来为提高两岸交流的质量和效益服务。
全文内容如下:
在经济学中,常把政府看作是经济发展的“有形之手”,而把市场看作是“无形之手”,但很多时候又存在政府与市场缺位失灵现象,这时就需要一些社会非营利性组织,也就是“第三只手”来弥补这一缺陷,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同样,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第三只手”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两岸特殊的政治关系,当前两岸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交流中,政府和市场的作用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第三只手”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对两岸关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两岸关系的发展进程来看,“第三只手”主要包括两岸相关事务性组织、行业性组织及慈善组织三大类。它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事务性组织。两岸事务性组织对两岸关系的正向发展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自1987年台湾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以来,两岸交往日益频繁,由此衍生出了许多新事务与新问题,如两岸间的财产继承、经贸纠纷、社会犯罪等都亟需协商和处理。当时,台湾当局推行僵化的“三不政策”,导致两岸缺少正式的沟通渠道。在此背景下,两岸双方各自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通过这个常态化的交流协商平台来承担和处理两岸相关事务。可以说,海协会与海基会是两岸事务性组织的典型代表。
为有效促进两岸间的事务性协商,1992年,两岸两会就一个中国的原则问题达成了共识。这一共识简称为“九二共识”,其核心精神就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两会对处理两岸相关事务进行了多次协商。尤其是2008年以来,两会协商取得了包括两岸双向直接“三通”、陆客赴台游、陆资入台、ECFA协议等众多成果。当前,两岸关系进入了稳步推进、全面发展时期,两岸两会除了要继续发挥其沟通与协商的平台作用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两会的协商,集两岸同胞的共同智慧促进两岸各领域设立更多的事务性组织,从而提高两岸社会交流的层次,为两岸政治对话创造条件。
二、行业性组织。“先经后政”是两岸交流的一个重要原则。在这一原则指导下,随着两岸经贸交流规模和层次的扩大,相关行业性组织在两岸经贸交流中的作用也越加明显。由于两岸交流涉及的领域较多,为实现有效对接,就需要两岸相关行业性组织协商达成共识。一方面,这可以从整体上把握行业的发展趋势,实现两岸各行业领域中的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另一方面,两岸各行业性组织能根据实际情况,从本行业出发制定合作与发展的技术标准、行业秩序以及协调行业纠纷,为两岸经贸发展优化环境。
目前,两岸已成立了相当多的行业性组织,如海峡两岸通信交流协会、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海峡两岸互联网交流委员会等,为促进两岸各领域间的合作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两岸经贸交流层次的提升,两岸相关行业性组织已开始互设办事机构,如台湾贸易中心在上海与北京设立了办事处,大陆首家驻台办事处——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也已设立。两岸双方分别授权的行业性组织,通过互设办事机构能更好地为两岸同胞服务,维护两岸同胞的权益。
三、慈善组织。慈善文化建设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海峡两岸慈善文化同属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两岸慈善文化发展与交融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海峡两岸慈善文化得以传承和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便是慈善组织。扩大两岸慈善组织交流有利于促进两岸公益合作与公益救助,推动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在两岸和平发展的道路上,发挥两岸慈善组织的作用,可以提升两岸同胞间的民族情感,凝聚和扩大两岸同胞的共识。目前,两岸慈善组织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这对深化两岸关系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深化两岸关系,推动两岸交流,尤其是增进民间往来,“第三只手”作用不可忽视。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由开创期进入巩固深化期,全方位的拓展和推进两岸社会各领域的交流也要求“第三只手”动起来为提高两岸交流的质量和效益服务。(伍湘陵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