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后ECFA时代是台商深耕大陆机遇和关键期

2013年04月08日 09:37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参与互动(0)

  ECFA效益经过3年的实践检验,已经得到充分的展现。华广网4月7日刊载复旦大学博士后、福建省委党校副教授严志兰的评论文章,分析后ECFA时代,如何应对两岸经济关系进入深化阶段将出现的挑战。

  全文内容如下:

  作为一项颇具两岸特色的制度设计,ECFA效益经过3年的实践检验,已经得到充分的展现。ECFA不是孤立或单纯的经济协议,随着ECFA的推进,将产生一系列制度外溢效应。后ECFA时代,两岸各个层面的关系走向更加广泛、深入的同时,一些步入深水区和困难期的问题也会随之显现。如何应对两岸经济关系进入深化阶段将出现的挑战呢?

  首先,抓住历史机遇,发挥ECFA的经济整合效应,在深化两岸经贸交流合作中实现互利双赢。ECFA制度设计的直接和最大的受益者是台商,后ECFA时代对身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历史阶段中的台商而言,面临两个机遇——和平机遇和发展机遇,有望获得两大红利——和平红利与制度红利。其中,如何开发、利用好ECFA带来的制度红利,在当前阶段显得尤为重要。获取ECFA制度红利的关键是发挥ECFA的经济整合效应,在深化两岸经贸交流中实现互利双赢。通过ECFA这种现代区域合作的制度安排,可以逐步打通以往阻碍两岸经济全面、深入交流合作的任督二脉,使两岸可以在更多领域和更深层次分享参与国际分工的成果,实现“两岸携手,赚世界钱”的“中国梦”。

  鉴于两岸在经济体量上的对比悬殊,对大陆而言,对ECFA的政治和社会效益的追求可能超过经济效益。因此,ECFA的“两岸特色”是非常明显的:一方面,大陆照顾到台湾社会的经济实际,着眼于两岸人民的长久福祉,通过ECFA制度设计的“两岸特色”,对台湾方面充分释放善意;另一方面,ECFA不仅是两岸市场开放和贸易合作的基础,也是检验两岸经济、政治和社会互信的试金石,更是检验未来两岸关系成果的试金石。

  其次,放大政策效应,以更加灵活务实的台商政策,助力台商在大陆的转型升级。ECFA实施3年来,两岸普遍认为:ECFA对台湾的利大于弊。台湾所虑ECFA之弊一方面受ECFA制度覆盖不均衡所致,冲击部分弱势产业;另一方面则源于岛内及两岸关系中一些政治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现行两岸关系架构下,ECFA的后续推动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随着大陆因素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大陆政府可以考虑通过更加灵活务实的台商政策,以ECFA的实施与推进为依托,放大ECFA的政策效应。

  当前阶段,台商在大陆的转型升级成为两岸共同关注的问题,大陆的台商政策对台商在大陆的稳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前ECFA时代的台商政策,在后ECFA时代可能就会面临一些问题,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因此,要在全面评估以往台商政策效果的基础上适时调整,以更好地助力台商在大陆的转型升级。台湾竞争力论坛执行长谢明辉也指出,台湾方面也应该适应ECFA后岛内经济格局的变化,“更努力落实产业辅导救济措施,帮助产业转型,同时也要借此机会加速产业升级,以寻求新的产业发展定位。”惟其如此,两岸才能建立健康的经贸合作关系,实现互惠双赢。

  第三,创新社会管理,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并举,促进台商在大陆的社会适应与社会融入。2008年,两岸实现全面三通,2010年,两岸两会顺利商签ECFA。对两岸关系而言,这两件大事具有划时代意义,其重大意义在于从根本上改变了两岸关系的社会基础。全面三通打破了59年来两岸地理上的相互隔绝状态;而ECFA架起两岸断裂已久的经济纽带,打开了两岸人民之间全方面的社会交往之门。台商不仅是两岸经济交流的主体,也是两岸社会、文化交流强有力的推动者,还是两岸政治交流的润滑剂。大陆台商群体将在两岸关系步入“深水区”后,在两岸交流中发挥日益显著的基础性作用。

  因此,后ECFA时代大陆的台商政策,不能以经济方面的政策为主,而应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并重,通过对长期工作、生活在大陆的台商的社会管理创新,促进台商在大陆的社会适应与社会融合。就此意义而言,ECFA时代不仅是两岸经济一体化的建设过程,也是社会一体化的建设过程。(严志兰:复旦大学博士后、福建省委党校副教授)

【编辑:郭龙】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