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看大陆:每个大陆学生都是一面镜子
中新网4月15日电 台湾《旺报》15日刊登投稿文章讲述几个大陆学生的事迹,文章说,“陆生来台是个难得机遇,让我们有机会接触他们的思想,从镜子中,看到了自己的优越与不足。”
文章摘编如下:
首届陆生在台湾开展了他们的异地生活,稍有些敏感度的人都知道要谨言慎行,不适宜任意对政治议题发言,以免因为身份问题被过度放大解读。而在其它生活上所受到的待遇,他们虽然努力尝试着为自己争取平等权益,但仍然必须仔细拿捏发言尺度,避免被台湾社会觉得他们是得了便宜还卖乖的一群人。
去年过年时,W君没有回大陆,独自一人留在学校的宿舍里,我见他一人无聊,台北又阴雨连绵,在年初三时找他到家中吃年夜饭,祖父母特别为W君热了饭菜,让他终于能有顿饭不是泡面和微波便当。用餐时,祖父得知W君来自山东,便自作主张地打了电话给我的三姨丈,请三姨丈准备点下酒菜,让我带着这位年轻的山东同学过去和老乡前辈打声招呼。
到了三姨丈家里,我向姨丈介绍了W君,姨丈用我许久没从他口中听说的浓重乡音问候W君,而W君也以同样的腔调回答。当下的我,所受到的文化冲击感和震撼,确实笔墨难以形容,因为那是一种来自于声音的颤动,我虽然听不懂,却仍然感到意义深重──我的三姨丈,山东青岛人,在离开故乡60多年以后,和同乡人讲话,从他喉咙里传出的乡音,仍是那样地道真实。
“俺老家是青岛,你也在青岛啊?唉唷,好久没遇到老乡人啦,我也好些日子没回去啦。你说的很好啊,俺听得懂,你是好样的……”姨丈热切的说。而在他喝茫了的眼中,隐约泛着泪光。
C君是来自南京的陆生,之前曾经工作过,已经有了妻子。C君从事社会研究,从文化方面作两岸对比,他经常骑着一台脚踏车在学校里到处晃达,对喜欢的课程、演讲、活动等,都抱持着一种研究的热情和兴趣。C君经常给我们讲许多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与历史掌故,对我们这群台湾学生而言,C君是个非常有谈话魅力以及风趣特质的朋友。
有一次,C君和我一同去师大夜市吃马来西亚菜,对着南洋菜的辛辣浓稠,他再次品头论足了一番,并用四川的辣以及台北的辣作了一次对比。逛完夜市以后,我们发现车子被拖吊了,C君陪着我一同去领车,还直说他这算是见识了台湾的违规拖吊效率之快,大陆还有待学习。
某日,恰巧是C君生日,我们在路边小店喝着啤酒。拿出预备好的蛋糕让C君许愿,他脸泛红润,有些微醺,但仍然对着我们说了一些感谢的话。听来令人觉得着实真挚、温暖。
“下次你再来大陆,一定来南京,让我好好尽地主之谊,我带你去紫金山走走。看看中山陵。”C君拍着我的肩,热烈的说着。
去年7月,X君患急性盲肠炎,我去台大医院陪了他两天,于其住院期间,校内其它陆生与台生都陆续前往探视。X君的病床设在急诊室外的走廊上,那天,我从地下室买了两碗白米粥,但护理师却告诉我X君仍需空腹,不宜进食。
我和X君聊着他的医药费用,得知才做了核磁共振检查,就因为陆生没有健保而必须支付近两万元的检测费用。X君脸上透露着忧心忡忡的无奈,当时本想隔天买机票飞回广州就医,但医生强烈建议不可,说是以当下X君的身体状况,不能离开。于是我一直记得X君当时孤伶伶躺卧在那张病床上,我陪他算着未来可能的医疗费用支出,在没能获得纳入台湾健保体系的情况下,那是一笔我从来无法想象的高额账单。
“其实我们想要的不是特别的优惠、也不需要对我们特别好,我们希望的只是跟其它外籍生、侨生一样的公平待遇,我们没有要占台湾人的便宜,使用者付费,我们知道,但我们要的不多,只是希望能在这里安心念书而已……”X君这么说。
S君,也是南京人。众人称他高富帅,但是,他是我见过最没有架子的官二代,总是用平淡却敏锐的态度观看着身边的一切。只要是他所知的事情,我们有问他必然言无不尽,从跟他许多的对话之中,让我看到了某一类型大陆年轻人对于政治的不同面向看法,即便与我向来理解的有所出入,但也不失为一种参考与研究的观点。
现在,我们正面临着过去两岸隔绝时,不曾有过的历史时刻,我感谢这些同学们的陪伴和教学相长,最终,我们都从彼此身上学到了许多。每个人的背后都是一个故事,每个人的价值观都是一面镜子。陆生来台是个难得机遇,让我们有机会接触他们的思想,从镜子中,看到了自己的优越与不足。(蔡尚谦/台湾大学台陆学生交流会学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