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湾学者:毒淀粉时间持续发酵 台湾怎么办

2013年06月07日 10:02 来源:东南网 参与互动(0)

  台湾毒淀粉事件愈演愈烈,摊商苦哈哈、消费者心慌慌,而且丢脸到海外,对以“观光美食王国”自傲的台湾,实在是一大讽刺。

  相较2011年的塑化剂风波,这次毒淀粉事件实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塑化剂毒性虽强,但受影响的仅限于饮料及果酱等食品,并非日常生活之必需。然而,俗称毒淀粉的含有顺丁烯二酸的淀粉,却几乎渗入所有主食及烹饪材料。

  更何况,塑化剂风波虽可能影响外来观光对台观感,但伤害力毕竟不大,毒淀粉却波及珍珠奶茶、肉圆、蚵仔煎、粉圆等小吃,使台湾美食小吃形象大打折扣,不仅各地夜市出现小吃乏人问津窘况,更可能减低观光客来台意愿。估计来台观光客至少下跌两成,约30万人次,影响之严重可想而知。

  更值得忧心的是,这两天又爆发不肖厂商将工业用的乙烯二胺四醋酸二钠,调制成洋菜粉、爱玉粉销售给食品业,制作冰淇淋、布丁、寒天、豆花。换言之,连知名大厂商都会向不肖厂商购买廉价食品添加原料,一般小厂商怎会例外?

  从这次事件看,许多知名企业也都有心或无意地卷入过期与违法原料的问题;当业者的良心不可靠,那就只能靠“政府”的行政监理负起终极的把关责任了。

  然而,以这次毒淀粉事件暴露的病灶检视“政府”的把关处处可见疏漏。第一,在前端的食品规范部分,留下了制度性的大漏洞,让不肖业者利用“复方添加剂”无须检查的漏洞,掺入违法工业原料在各项食品中流窜。第二,中端的例常追查检验有欠积极或毫不确实,放纵厂商贩售违规物质及滥用过期原料,致毒淀粉存在近廿年却毫无所觉。第三,后端对于违规业者的行政惩处太过轻慢,司法究责更是荏弱无力,产生不了阻吓作用,这也是业者不惜以身试法的主因。

  正因如此,“立法院”目前已完成修法,对于使用过期食品原料、非“政府”许可食品添加物的不法业者,加重罚责并提高罚锾,对于蓄意添加、恶性重大的食品业者,还要追究刑责。

  事实上,食品安全问题绝不能只依赖相关单位的行政管理,或事发后的处罚,更应将重点置于消费者对自我权利的维护。最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应是操持在消费者手上,而且是最积极想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人。所以,“政府”除完成提高罚责的修法之外,似乎也应考虑建立消费者参与管控食品安全的管道,让民众拥有提起更有效的民事索赔诉讼方法,食品安全也许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此外,更可提三策,供产官界参酌:一、提高检举奖金,重奖之下,必能诱出知情者的职业良心;二、必须追究食品通路商和品牌制造商的法定责任;三、各级食品卫生主管单位应置巡检主力于传统零售、夜市摊贩等无一定雇主的散户,因为这些个体户没有专业设备和人力检视原料供应商的品质。

  总之,从塑化剂事件到毒淀粉事件,显示了台湾食品的危机四伏,更重创了辛苦建立的“美食王国”美誉及食品安全的形象。台湾唯有上下携手同心,从法令制度、消费意识、机制完善入手,才能有效杜绝“黑心”歪风,真正达到“食得安心”。(海峡导报特约评论员 台湾淡江大学大陆所教授 潘锡堂)

【编辑:杜静】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