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高考比一比:大陆捧状元 台湾追“榜首”
昨天,福建高考成绩公布,八闽各地的“高考状元”随之出炉,并立刻成为各路媒体的聚焦对象。同属中华一脉的台湾,每年夏天高考放榜之时也都有各类组的“状元”诞生,台湾媒体同样会掘地三尺,挖出这些明星学生身上的“猛料”以飨大众;连补习班也挖空心思“买榜单”,希望拉到“状元”做金字招牌。
一样!台湾状元叫“榜首”
台湾到底有没有“高考状元”?答案是有。不过,台湾的状元更多被称为“榜首”。
台湾海峡两岸教育交流促进协会的罗健育先生告诉导报记者,今年台湾大学入学考试8月初才会放榜,“大概有三天左右的时间,媒体会一直挖掘相关新闻”。台湾虽也有“状元”的说法,但更多称“榜首”。
如果是“菜贩的小孩考上台大”这样比较励志的故事,媒体就会花比较多篇幅去渲染其中细节。不过,孩子去年刚考上台北知名医学院的贺先生告诉导报记者,台湾媒体对明星学生的关注很容易失焦引起争议,所以对“榜首”的报道不会像大陆这么追根究底。“背景、家世,很容易令人联想到教育资源分配。”
夸张!补习班还会“买榜单”
身为高考“榜首”,对考生来说当然是一种肯定和荣耀。对其所在的中学和即将迈入的大学来说,也是一种喜闻乐见的“品牌资源”。
对“榜首”这种明星学生上心的,除了所在的中学,还有各种补习班。
据一位台湾朋友透露,为了拉到明星学生做金字招牌,还曾发生过补习班“买榜单”的事情。“其实就是补习班花钱买这个学生的名字,请他同意让补习班使用自己的名字来宣传。但其实这个学生根本没去补习过。”
观点:明星学生是与非?
既然两岸都有舆论追捧“状元”或“榜首”的现象存在,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呢?罗先生认为,中国传统观念“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还是普遍存在,所以对“榜首”的关注可以理解。
身为家长的苏先生则有不同看法。他告诉导报记者,“榜首”只能有一个或几个,大部分的同学都天资普通,在考试成绩上未必能有亮眼表现。“可是人生这么长,考试会影响一时,却未必影响一世。”在苏先生看来,不管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应该教给年轻人多元价值观。“会考试不是唯一的成功标准,人各有所长,只要善于发挥就可以。”
记者观察 褒扬成功亦容许失败
导报记者有一朋友,高考那年摘得全省状元桂冠。一时间,各路媒体踏破了门槛,“状元”从小到大各种小事都被翻了出来,当然,他那并不完整的家庭背景也没能幸免,一篇篇励志故事让他那略带悲情的成功人尽皆知。后来他上了国内某知名大学,仍然时不时被家乡媒体回访,所有人眼里,“状元”都该有个完美的人生旅途。
再后来,这位同学毅然决然远走海外,与一众朋友几乎断了联系。等到导报记者再次联系上他,问他为何忽然出国时,这位少年时意气风发的朋友在电话中淡淡地说:“太累。”他说,高考之后,自己走在街上不时被人认出,很有赤裸身体于人前的错觉。“人生这么长,一次的成功能代表什么呢?但所有人都觉得你永不会失败。”或许,对“状元”们来说,高考成功只是人生路上的一丛鲜花,而那些荆棘,也并不会因此消失。
坦然享受成功,何妨再坦然面对失败?(海峡导报记者 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