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钱鼠非狂犬病毒主要宿主 别过度恐慌
中新网7月31日电 台湾有关部门30日晚公布一只钱鼠感染狂犬病病毒,这是台湾继14例鼬獾后,出现的第一例跨物种确诊狂犬病个案。台湾中兴大学微生物暨公卫所张照勤教授在台湾《联合报》撰文说,此个案令台湾相关防疫单位及民众担忧,但钱鼠非狂犬病毒主要宿主,呼吁民众勿过度恐慌。
文章摘编如下:
目前台湾仍以鼬獾,为感染狂犬病的主要动物;依美国狂犬病于野生动物的流行病学来看,通常一地区会有主要的野生动物宿主,维持病毒的存在及流行,当中也偶有机会经意外的传播(spill over)给其它不同种的宿主;然而,却不易在短期中跨物种,造成另一波疫情。
因此,台湾于鼬獾之外,在钱鼠中发现狂犬病感染,并非不寻常,至于是否真属跨物种传播,则需有台湾本土鼬獾及钱鼠狂犬病病毒株的详细序列比对,与演化分析才可进一步定论。
按现今全球狂犬病流行病学资料来看,小型哺乳类动物(如钱鼠),不常被发现有狂犬病病毒感染,或不被认为在狂犬病流行中,扮演重要的动物来源角色。
主要因狂犬病病毒,可能具有宿主感染特异性外,这类动物因体型小,感染后可能极快发病死亡,或被自然界中食物链上游动物捕捉之后,马上被咬死或食入有关,无法有效继续传播狂犬病病原。
学理上,狂犬病虽认为可感染所有温血动物,但真正传播的宿主,仍以食肉目及翼手目(如蝙蝠)动物为主。目前在许多国家,人类感染病例九成以上仍皆与犬猫咬伤相关。
在美国,由于其落实犬猫狂犬病预防注射,九成以上病例是与野生动物有关,而这些野生动物包括狼、狐狸、浣熊及蝙蝠等。
因此,现阶段,民众不需过于恐慌,钱鼠等小型哺乳动物传播狂犬病之危险性。
相较于鼠及鼩鼱是否有可能传播狂犬病,许多重大且常见的人畜共通疾病(如汉他病毒、钩端螺旋体病、沙门氏菌症及鼠咬热等),藉由这些动物传播给人的风险更高,也更为重要。
因此,站在疾病防疫及公卫立场而言,居家环境周遭做好鼠类的防治,仍应提醒民众注意。在捕捉或投药灭鼠过程中,民众也应注意做好自身防护,以避免因意外咬伤或接触而感染相关疾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