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谈拯救台湾立法机构:拒绝暴力 回归专业透明
看多了“立法院”的乱象以及不专业与不透明,岛内民众开始是觉得可笑,进而是悲哀,最后终将变成愤怒并发出怒吼。而如果不改革,“立院”会伤害社会、伤害民众,也终将伤害自己。台湾“中央日报网络版”评论文章就指出希望“立院”能成为台湾提高竞争力、登上国际舞台的助力,而不是拖后腿。
其实,这些年来,岛内“立院”改革声浪不断,外界也纷纷给出了建议,目标就是要救救已经常常脱序演出的“立法院”。今天,解码台湾“立法院”系列报道第三篇,就邀请岛内民代与学者一起来谈谈“立法院”之“救”。
拯救1 拒绝暴力以挽回“国会”形象
“立院”形象受重创,“立委”屡屡打架、霸占发言台与“院会”主席台,是最直接的“贡献”。拒绝“国会”暴力以挽回“立法院”、“立委”的形象,其实已经喊了很多年,朝野也曾经努力改善过,但就是成效不大。
其中,面对朝野对峙,“立法院长”王金平一直不愿动用“警察权”维持秩序,备受批评。但“警察权”真的是“一擦灵”吗?台湾铭传大学公共事务学系专任副教授席代麟,在接受导报记者连线时提到了1991年时任“立法院长”梁肃戎被“绿委”卢修一激怒,下令警卫将其拖出场外,结果引发社会挞伐,最后国民党迫于社会压力,决定不再让梁肃戎主持议事,才平息众怒。只是时过境迁,席代麟认为动用“警察权”的利弊要慎重评估。
美丽岛电子报副董事长吴子嘉、前民进党籍“立委”郭正亮以及现任国民党籍“立委”吴育升,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则都表示支持动用“警察权”。国际问题学者储昭根2010年也曾在新加坡《联合早报》发文支持动用“警察权”。他亦呼应国民党前秘书长金溥聪的构想——在“立院”设“纠仪长”,将“警察权”的使用分流一部分给“纠仪长”以维持秩序,也缓解“立法院长”压力。同时建议给“纠仪长”压力,该动用“警察权”未动用时应受纪律处分。
而针对暴力“立委”,储昭根则建议“可以终身禁止其从政”。然而现在已非个别民代偏爱非理性抗争,而是要面对整个党团的“焦土抗争”策略。对此,储昭根也呼吁出台惩戒集体暴力的严厉措施:警告三次无效,由“最高法院”或“监察院”裁决该政党议员集体停权,再由各议员选区的第三党(不是国、民两大党)的候选人依次递补,以利于台湾政治与民主的成熟。
拯救2 设限朝野协商以回归专业透明
在国民党“立院”党团目前初步达成的五大改革共识中,提到尊重“立院”各个常设“委员会”的专业,其初审通过的条文,不得在朝野协商中被“重新归零”。其实,这点说白了就是要限制朝野协商的权限。
对此,前“立委”郭正亮十分赞同。郭正亮表示,朝野党团协商可以将“委员会”协商中或根本未交付“委员会”审查的法案,直接径付二读、三读,让“委员会”的专业与心血,在瞬间付诸流水,“委员会”也形同虚设,这是十分可笑的,也是十分可恶的。他认为,“委员会”送出的各种修法版本,朝野协商只能从中选择协商,而不能有额外的提案权。
席代麟副教授对导报记者表示,世界上立法机关运作一般是两个模式——“委员会中心主义”和“院会中心主义”,而台湾则“创造”了第三种的特殊模式“朝野协商”,朝野协商的结论,常常推翻“委员会”的成果,而到了“院会”又仅走过场,常常是“立法院长”一声“无异议通过”,然后落槌定案。朝野协商行之有年,显现诸多弊端和结构性问题,但是要“釜底抽薪”将“立法院职权行使法”中的朝野协商专章删除,完全弃之不用,在目前的台湾政治现实下,几乎没有可能性。因此在迁就现实的情况下,就是要修正朝野协商。
席代麟提出了自己的构想:让“立院”专业的八个常设“委员会”也派出合适的代表共同参与朝野协商。目前,朝野协商的成员为“立法院长”、朝野党团大小党鞭等,代表性不足,往往更多时候还夹杂着政党算计。“比如‘教育委员会’初审通过某个法案后,可以派出‘召委’或者推选认为合适的代表一起参与到朝野协商。”席代麟表示,在朝野协商过程中,朝野党团若有异议,当然可以修正,提出党团、“委员会”可以接受的版本,不过要保证“委员会”的专业和占有优势。或许,这样既可保证一定的议事效率,也可保证一定的法案品质。
另外,由于是闭门会议,朝野协商沦为“密室政治”,而且只有结论没有过程,长期以来外界抨击过后,更不时呼吁过程应公开透明,应比照“委员会”全程录影录音、实况转播,“让阳光照进密室”。席代麟表示,朝野协商录影录音若不对外公布,犹如隔靴搔痒,他更加肯定实况转播。而此次,国民党“立院”党团也将其列为改革方向之一。(海峡导报记者林连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