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两岸政治关系瓶颈 多位学者建言路径
中新社上海10月12日电 (记者 刘舒凌 陈小愿)正在上海举行的首届两岸和平论坛上,两岸多位学者12日指出,两岸关系发展过程所遇问题的全面解决,关键在于“两岸政治关系的合情合理安排”;应通过制度建设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中共十八大报告有关“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的阐述,在本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于巴厘岛“习萧会”上加以重申后引发海内外关注。首届和平论坛上,多位不同学术背景的两岸专家在学术论文中就此展开论述。
台湾政治大学外交学系教授朱新民表示,过去五年来,两岸间赢得稳定的和平,该成果的维护与巩固仍须不断呵护与灌溉。两岸关系发展过程所遇问题的全面解决还在于“两岸政治关系的合情合理安排”,“两岸的政治定位”是其中最根本最关键的部分。
朱新民认为,大陆近期一中框架的战略设计诉求,催出台当局明白宣示两岸都主张一个中国的确认,宣示用“一中架构”来定位两岸关系。这个重大的政治成果为两岸关系注入了新的能量。
上海公共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李秘指出,探讨“两岸政治关系的合情合理安排”,是两岸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关键和瓶颈。直接讨论该问题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两岸可先讨论两岸政治定位的“周边”议题,然后逐渐向“中心”议题聚集。
李秘提出两个路径,其一,探讨两岸政治关系变迁,确立双方之间关系,明晰两岸如何从各自法律制度出发来确认和维护一中框架;其二,从个案、实例入手,做出具体安排,如两岸具体公权力部门互动、官员称谓等。他指出,上述两个路径上的工作做好后,再讨论两岸政治定位问题将比现在更容易。
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两岸统合学会理事长张亚中指出,两岸和平架构是一个能够维系与深化两岸和平发展的结构,必须是两岸均可接受的“合情合理安排”。
他提出,该结构应包括四个面向:符合两岸目前“法理现状”;以“整个中国”为外在框架,不以造成两岸为“一边一国”为原则;就两岸“政治定位”、“国际参与”及“不武”三点做原则性安排;处理两岸关系时,应多援用中华文化的概念与价值来处理,相互尊重与包容。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周叶中在其有关两岸和平协议的论述上指出,作为宪制性协议,该协议将坚持一中框架和反“台独”的底线要求,对两岸政治关系定位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通过制度建设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周叶中认为,随着两岸关系持续、深入发展,两岸政治关系定位的模糊,将导致“两岸公权力开展合作的方式和程度”等难题的产生。对于“作合情合理安排”的讨论,过去常集中于对“合情合理”的界定,而如何理解“安排”同样值得讨论。他说,“安排”一词从法理角度来看,具有通过规范文本的形式体现两岸共识的意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