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朝政客丢鞋”折射弱势无力、统治者无能
台湾立报25日社论指出,台湾民众朝政治人物丢鞋,近来似乎有蔓延趋势,使得疲于奔命的维安人员更是防不胜防,但但光靠丢鞋,解决不了问题。背后折射的是台湾弱势团体无力突破、统治阶级无能治理的深层问题。
社论说,凡事走激进路线有其风险。因为激进是手段而非目的,一旦普及化,反而容易让原先的诉求沦为模糊。
值得注意的是,事情演变至此,已经评价两极。丢鞋者抗议自己的行为被污名化,声称若非陈情无着,马英九施政民怨连连,何以至此?当然,也有反对意见,台湾南山人寿副董事长杜英宗说,“丢鞋,不会让社会更进步”,因为光靠丢鞋,解决不了问题。
社论说,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马英九会遭遇到四方有鞋伺候的现象,绝不能以“少数人”的“不理性行为”概括,通常冤情压抑愈严重,抗议手段也就愈激烈。这是任何人应有视的基本认识。
话虽如此,我们仍不得不提醒,激进路线有其风险。这是因为,激进是手段而非目的,但在实践过程中,却极容易出现“手段取代目的”情形,故激进形式一旦普及化,反而容易让原先的诉求沦为模糊。
社论指出,少数人的激进可以凸显议题,但当形成风潮,反而会让议题本身安乐死,这是手段激进化的吊诡。这就是为何朝马英九丢鞋的人愈来愈多,甚至形成呼朋引伴的“十面埋伏”,但却愈来愈少人把问题联系到关厂工人困境的缘故。
试想,如果丢鞋只是代表一堆说不清楚的爱与恨,则类似杜英宗的反弹,就不难理解:“有什么资格,看不爽就丢人鞋子?”
当然,媒体难辞其咎。因为台湾的媒体向来对议题关注少,对花絮着墨多,以致于丢鞋就像跑马灯一样,被不断放大,模糊了更深层的社会争议。但这何尝不也反映了抗议团体的无力困境?
社论说,激进手段的最极致就是暴力。但暴力有两种,一种是有组织的革命;另一种是脱序的打劫暴动,两者天差地远。而今,众人皆可朝台湾地区领导人丢鞋,宛如人人都是“现代荆轲”,但问题恰恰在于,荆轲就算刺秦成功,也无法改朝换代。荆轲不能,刺秦成功也不能。
然而,接二连三的丢鞋,真正感受威胁的不是马英九,而是社会。因为资产阶级社会秩序向来靠阶层等第来维系,如果连丢鞋都那么轻易,连台湾地区领导人都可以成为一般人随时发泄抗议的对象,则何来“菁英”、“权威”、“专家”、“意见领袖”?如果秩序破坏者到处都是,而且遍存于街头、职场、校园……,主流社会的秩序如何维系?
社论最后感叹,弱势团体无力突破、统治阶级无能治理,或许会是台湾无可回避的长期宿命。
(原题:“丢鞋现象背后:弱势团体无力统治阶层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