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到台湾的大陆配偶:敌人还是亲人 只在一念间
台湾话说:“春天后母面。”意思是,春天的气候就像后母的脸孔一样变化无常。
这是早期台湾时空背景发展出来的谚语。如果母亲过世,对子女而言,爸爸再娶的女人,就是“后母”;而对后母而言,这些子女常被称为“前人子”。“后母”和“前人子”在早年台湾物资并不丰厚的时代,通常隐含着一些“敌对”的味道。
时代变迁,台湾如今一代对于子女的疼爱,比之上一代好上许多,加上社会观念进步,对儿童的关爱引起多方重视,后母就算再自私,也不敢对“前人子”有恶意的行为。因为妇幼保护专线“113”一拨,警车马上开到家门口。保护儿童已经成了全民的共识。
但两岸开放交流之后,有一种后母最近却成了新的问题。台湾有些老人家丧偶后,会到大陆迎娶年纪相仿的女性做伴。然而,这些女性不是丧偶、就是离婚,她们来到台湾与年迈的老人家重新组成家庭,已经不能算“大陆新娘”,常被称为“大陆配偶”。
过去台湾男性娶大陆新娘,无非是为了传宗接代。两岸联姻,有时因为观念落差太大,出过一些怨偶,但幸福美满例子还是比比皆是。有个台湾到大陆经商的男子,在福州认识一个大学毕业的女孩,两情相悦,结婚后移居台湾,还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在嘉义市南田市场旁租了一个店面,夏天卖八宝冰,冬天卖热饮,生意不错。那福建女子气质好,笑容又甜,常常有男客问:“你还有没有妹妹想嫁来台湾?”
“没有。”老板娘笑道。“那还有没有姊姊?”
“我姊结婚了。”老板娘面露遗憾的表情。
最后客人又问道:“那你有没有要好的朋友想嫁来台湾?”
“哈哈!”老板娘笑了,答道:“我帮你注意一下口罗!”
这是两岸联姻的好例子。但本文提及的“大陆配偶”并不属于这类,因为这些年龄较长的配偶来台,常常是“做伴”,共同走完人生的最后阶段。但这却引起许多揣测,最主要是在金钱方面。
有人会认为,这些年纪比较大的配偶来台,差不多是为了老先生的遗产。在这种氛围下,一些大陆配偶的处境是艰难的,因为先生与原配所生的儿女,大多都已迈入中年,他们不像本文开始提到的“前人子”还在年幼阶段,对“后母”害怕多于期待。这些子女与后母之间,通常带有一种极为矛盾的心理。他们既欣慰父亲有人做伴,同时又对后母带着难以排解的敌意。第一,她像程咬金一样半路杀出,取代了妈妈的位置,怨;第二,她可以分得父亲的一部分遗产,恨。
通常这种“怨恨”的情绪会在父亲过世后倾巢而出,有时子女甚至不顾念后母照顾父亲多年的恩情,要她立即打包滚回大陆去,搞得后母愁容满面。邻里间则议论纷纷,认为这些子女未免也太绝情。
但例外不是没有。
数年前的某个下午,我听闻赵妈妈骑脚踏车在仁爱路被机车撞倒,赶去查看时,赵妈妈已被送到医院急救,地上留下一摊血迹,看来撞得不轻。隔天我到医院探视,赵妈妈已经醒来,头上包着纱布,从病床上站起来时双脚不稳,踉跄之间,一名中年妇人上前扶住,劝道:“阿姨,您还是躺着休息吧。”
赵妈妈乖乖躺回病床上,说:“里长,给你介绍一下,这是你赵伯伯的二女儿。”
那中年妇人点头示意,闲聊几句后,我留下水果,告辞而去。
赵妈妈出院后,特来感谢我去看她,说:“那几天,还好有你赵伯伯的女儿照顾我。”
渐渐地,我把她们的关系厘清了。赵妈妈是西安人,早年丧偶,60岁来台嫁给大她十几岁的赵伯伯,两人老来相伴。赵伯伯的儿女对这位后母非但没有敌意,还视为自己亲生的母亲。赵妈妈车祸受伤时,他们轮流照顾,直到出院为止。有一天赵妈妈告诉我:“前年农历过年,孩子们都回来,我想早一点起床给他们做饭,谁知我6点起床时,他们已经准备好了一桌菜,对我说,阿姨服侍爸爸那么多年,今天就放轻松让我们服侍一下吧。他们还合资打了一个戒指送给我……”说着说着,赵妈妈眼眶里泛出了泪光。
由此看来,后母是敌人,还是亲人?只在一念之间吧!(台湾专栏作者 蔡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