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当局对东海防空识别区反应温和 日本坐不住了
大陆宣布东海防空识别区后,日本、韩国、美国、澳大利亚均做出了较为激烈的反应。相形之下,台湾方面态度较为温和。日本《外交官》杂志11月28日刊文称,如果台湾站在区域安全的角度思考问题,则应该把地区稳定作为立足点。在此基础上,台湾可在与大陆谈判、签署各项协议方面采取主动,获得先机。如果北京再有类似防空识别区之类“破坏地区稳定”的企图,台湾则可放慢与大陆签协议的进度,以此牵制大陆。
文章摘译如下:
在北京公布东海防空识别区不久,台湾方面与其他东北亚国家一样对此做出了反应。似乎出于试图改善与大陆关系的缘故,台湾方面的限制了自身“恰当反应”的能力。
美国派了两架B52轰炸机飞过了中国的防空识别区。日韩两国的民用航空公司宣布不会向北京提交航空飞行计划。
考虑到北京划出的防空识别区与日本、台湾和韩国已经给出的航空识别区有重合的部份,是中日领土争端升高背景下北京保护空域的手段,美国与日本否认北京防空识别区合法性的行动可以理解。虽然2010年日本也划定防空识别区,但北京的做法仍然破坏了地区稳定。
台湾一直声称对钓鱼岛拥有“主权”,因此有资格与美国、韩国、日本一同表达对中国行为的不满。防空识别区内包含部份台湾宣称主权的地区。识别区宣布后,台湾每天100多民航班次需要向大陆方面提交航班计划。台湾地区民众在识别区域内旅行被误判的风险也会增加。
但是,台北方面的反应出奇温和。马英九表示,防空识别区不涉及领土领空,马英九似乎更关心北京对“东海和平倡议”的反应。台北方面的反应有所克制,对于“主权”的主张也较为模糊。
虽然防空识别区与台湾关系不大,但台湾即使不选边站,其面临的情势仍然如履薄冰。从航空安全的角度来说,台湾的民航系统认可北京的做法可以理解。如果不想被认定是“和北京站一边”,台北方面就必须做出表态,且不能是模糊的表态。
比起直接改善两岸关系,台北可以从更大的视角看问题。从区域稳定以及台湾航空旅客的空中安全角度出发,台北可在两岸自由化的问题上采取主动。由于台北现在并没有这样做,因此在两岸谈话中处于被动。两岸之间的协议,理论上对双方都有利,而且一直被北京视为终极统一路上的基石。
在两岸谈判问题上采取主动后,台北则可多利用类似“防空识别区”之类的事件作为与大陆谈判的砝码。防空识别区给地区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如果大陆有这样“给地区带来不稳定因素”的举动,台北方面则可放缓与大陆交流和签订协议的速度。
中国宣布防空识别区正值海协会会长陈德铭访台期间。在双方没有互设常驻机构的情况下,陈德铭的访台为台湾表明立场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台湾的“陆委会”、甚至是“总统办公室”可以就此问题与陈德铭探讨,台北方面甚至可以缩短陈德铭访问台湾的时间(实际没有发生,译者注)。
陈德铭访台前,民进党已经对大陆的举动做出了强烈的反应,并称应该取消陈德铭来台。这是在野的民进党和执政的国民党应该在原则上保持一致的。
马英九已经在“东海和平倡议”中投入了大量的政治资本。马英九希望,在地区安全问题上,台湾可以是一个平等的参与者。如果台北方面想完成这个目标,就必须在北京“加剧区域紧张气氛”时显得足够强硬。反之,台湾不作为则会被视为对北京行为的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