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何以成为台湾政局宠儿?
在台北市长选举中,除了陈水扁曾有过的惊奇演出外,因为选民结构的蓝大绿小,反对阵营在台北市长选举一直是无功而返。对国民党而言,失守台北市政府恐怕比让出台湾地区领导人还难。
但柯文哲吹皱了一池春水。台湾立报20日社论指出:柯虽然绿,但没有加入民进党,更没有派性。这也是为何前台湾地区副领导人、同是参选人的吕秀莲对柯文哲的入民进党可能性,仍然质疑“忠诚度”的原因。
因为特立独行、快人快语,加上医师身分的专业光环,反而让柯文哲备受期待,被不少人认为柯是“在野大联盟”的共主。
当然,支持“在野大联盟”的人不乏实力挂帅、胜选第一的思考。历次北市选战经验业已证明,单纯的国、民两党对决,后者毫无胜算,唯有把“在野大联盟”的饼做大,才有一搏本钱。
问题是,柯文哲何以成为在野大联盟的宠儿?更深层的答案是,台湾的选举如时尚,蓝绿两种套色皆已领教,偏偏试来试去最后都不如预期,加上台湾政客早已磨练成精,信任度屡试屡跌。种种因素都让柯文哲这个和绿营若即若离,又具有政坛新鲜人气象的背景获得青睐。
简单讲,柯文哲旋风的言外之意是,人们对国、民两党已经期待趋低,甚至两者逐渐拉平。这也是为何柯文哲纵使面对民进党对手,仍然独占鳌头的原因,政党轮流执政不再是万灵丹。
有趣的是,如果连胜文真代表国民党参选,则北市首长选战将不只是蓝与绿、执政与在野之争,而是再增添“官二代”与“怪医新人”的两极对决。
后者饶是有趣,而且特别值得注意。台湾社会流动,不只是经济固化,而出现了所谓企业一代、二代;实际上,政治不分蓝绿也有如是反映。这就是台湾的“政治香火”现象,不断透过选举上演父业子(女)继,而且受其庇荫的起步优势,又回过头巩固了家族政治的版图。
如果说台湾民间的反富、反商背后,是因为抗议经济不平等;则连胜文一旦披上战袍所引起的反弹,也将是政治流动趋于窒息的集中表现。
这种背景的反差,反而让“在野大联盟”的版图想像,可以延伸得更广,甚至可以复制99%与1%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因而柯、连之争,使得前者在战略上有藐视对手的高度,尽管技术面的战术能力远远落后对手。
柯文哲的爆发力不代表他一定会赢,但作为候选人,柯文哲卷起了千堆雪,而如果他最后变成“民进党党产”,那是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