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台湾里长的大陆征程 背负已故老兵“回家”梦
龙应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里,有一个叫高秉涵的律师,曾背着包袱,护送了百多台湾老兵的尸骨回乡。他被评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扬名两岸。而今,高雄的一个里长,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他曾护送三十多位老兵“告老还乡”落叶归根,而这一切,不过是因为一个承诺。
热心里长受请托
“等我走了后,能不能带我回家?”
故事发生在10年前,高雄左营区祥和里,一位单身的80岁荣民(台湾老兵的统称)文开发,这样对他的里长刘德文说道。
文开发十几岁就随着国民党军队来到台湾。好不容易等到两岸开放回乡探亲了,他的双亲却早已过世。在湖南的老家,他只有一些关系疏远的远亲。可是,文开发认为“虽然是远亲,但还是有血缘关系”。多年的游子渴望认祖归宗,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过世后,骨灰能回到有家人的地方”。
面对这样悲切的期盼,刘德文能说什么?他一口应了下来。
一年后,文开发过世了。
刘德文二话没说,毅然决然买了机票,背起文老的骨灰盒,跋山涉水来到湖南文家庄,安葬了这位漂泊一生的老人。
这件事传开后,许多老荣民找上门来。“可以送我们回家吗?”他们恳求他。
老兵思乡情义浓
左营区祥和里地处左营眷村,社区里的楼房,大部分是单身荣民的退休宿舍。他们到台湾后没再成家,孤苦走完余生。这样的人生际遇,越发思乡情浓,他们念念不忘的就是:“我要回家。”
11年前刘德文刚当上里长时,祥和里尚有八九百里民,他们陆陆续续“离开”后,现在只剩100人左右,“我曾一年内参加过120多场葬礼”。
感怀老人们的飘零身世,面对老人的临终嘱托,刘德文总是一口答应。
“每个骨灰罐都装着老荣民一生的荣枯。”刘德文说,面对这些让他感伤和牵挂的长者,他从不忍心拒绝。“只要这些伯伯需要我送他们回老家,我一定背他们回去!”刘德文说。
一路上,担心老兵们“走”过大江大海,长途跋涉“跟丢了”,他口中都要不停念着“要跟上哦”!
一直到将“老人”送抵家乡,将骨灰盒送到他们至亲的人手上,他才安心返回台湾。
这样的情,这样的义,令人动容。
于是,老人们说“有里长在,不用担心”。他们相信这个来自屏东的本省里长,会安顿好他们的后事,能让他们在身后魂归故里,完成落叶归根的心愿。
于是,除了社区的居民外,其他县市的老荣民也找他帮忙。至今,他送“回家”的老兵,至少有30位。而面对记者们的采访,他总是很低调:“又不是在做业绩啦!”他不肯给出实际数据。
自掏腰包感动家人
从2002年当上里长开始,刘德文每天都会前往社区关怀老兵们,一天内会去两三次,第二年发展到自掏腰包为那些行动不便的单身老人送晚餐。他像家人一样,称老人们为“伯伯”。
而伯伯们看到他,就会露出笑容。有伯伯脑部开刀后,不认识亲生儿子,却认得他;有百岁老伯伯临终前一夜,指名道姓要见他一面。这些伯伯在深夜发病,需要有人送去挂急诊,第一个想起的,一定是他。
刚开始送骨灰的时候,刘德文也有过心理障碍,但面对这些平日里一起生活的老人,重情重义的他总是言出必践,直到这事成了他“工作”的一部分。
平时聊天,他会询问伯伯们的想法,若想回老家的,他会记下地址,待受到委托之后,他就和伯伯一起去做公证。伯伯过世后,刘德文按照他们提供的地址,写封信寄过去,问家人是否愿意接收并安葬。等到亲人回信,他就从公墓将“他们”领出来,启程送伯伯“回家”。如果伯伯们没留下费用,刘德文会二话不说自掏腰包解决,从不多说一句。
面对刘德文的繁忙,起初太太不谅解,觉得丈夫花在工作上的时间比花在家里的多,但后来也被感动,儿女们更是以父亲的无私奉献为荣。
做了这么多,刘德文表示,只是体谅老兵们内心的辛酸和煎熬:“他们20多岁到台湾,亲情突然被切断,在这里没有子女,也没有机会孝敬那边的父母,他们始终觉得亏欠了家人。”(记者 林靖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