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年看台湾二二八 复兴中华才是真正纪念
六十七年前的2月28日,台湾同胞掀起了全省范围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当局)斗争,成为岛内60多年来“规模最大、株连人数最多、在人们心灵中造成创痕最严重”的一次政治事件,即通常所说的“二·二八事件”。 今天又值2月28日,台湾《中国时报》刊发评论文章《甲午年看二二八》客观分析,理性论述,称近代中国因应外患而启动的文明转型,两岸生民皆饱受磨折,多数人并无成为加害者的条件和意愿。二二八的不幸,与其说是谁施加的,不如说是“一个不幸的祖国带给她一块失土的不幸”。如今,要真正纪念台湾二二八,我们要和平团结,要复兴中华。
原文摘编如下:
前日本驻台陆军航空兵、《台湾终战祕史》作者宫泽繁说:“分析两者间产生这样的感情分裂,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应当是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日本和日本人是使两者分裂的元凶。在台湾的日本人一想到这问题,便羞愧得无地自容,真恨不得钻到地下去……”
“两者”,指的是台湾光复初期社会上出现“省籍隔阂”的大陆人与台湾人。宫泽繁沉痛地指出,“使两者分裂的元凶”是他的祖国日本。
没有成为加害者的意愿
清季因应外患入侵,中央政府对台湾挹注大量资金与人力从事洋务运动,煤矿、铁路、轮船、电讯、电灯、学堂、邮政、机器,凡近代实业俱兴。至光绪甲午(1894)年之前,台湾财政已然自给自足,成为全中国唯一出超的身份。
然而,光绪甲午年以后沦为日本殖民地的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半世纪的“去中国化”洗脑,相较于大陆地区内乱外患相寻的际遇,台湾社会已进一步站在不同发展位置上。
二战后台湾光复,面对的是幸存于殖民主义世纪的残破落后祖国。正是这样一个战后几近破产、产能低落的祖国政权来接收日帝铁蹄下的“先进”失土,不但无能驾驭,还带来雪上加霜的内战消耗,遑论如清季中央之对于台湾的资助与建设。
日帝侵华与《马关条约》终结后,《中美商约》进场,美国战时生产的大量剩余物资涌向贫瘠的中国市场,脆弱的中国民族企业相继关闭。在台湾爆发二二八事件的同时,大陆失业、饥荒、学潮、工潮、暴动、抢粮、卖女、弃儿……,其人间惨况,不输台湾二二八。另一方面,反饥饿、反内战、反美帝、反迫害等民主运动,则是两岸民众共同的时代诉求;当今台北的“二二八和平纪念公园”,就是在二二八事变同一年见证那场时代诉求的集合点。
台湾二二八悲剧的多重性,缘于中国反殖民战后的背景,台湾内部统治冲突与省籍矛盾,并以此为元素,在外力介入下,膨胀为台湾人“统独”对立的集体想象与记忆。缉私血案发生前一天,美国就正式要求联合国授权自己接管日本在西太平洋占领过的岛屿。至事变发生,美方驻台领事馆、重要媒体、陆战队、中情局,找到煽风点火的机会。
这不是说将台湾二二八的责任全推给外力因素,只是强调,近代中国因应外患而启动的文明转型,两岸生民皆饱受各式磨折──大多数人没有成为加害者的条件和意愿。
将二二八受害意识的抚慰,寄托在对中华民族的憎恶,寄托在对日帝殖民的怀恋,寄托在一个想望中的大洋岛国,只是那种异变心理的投射。
复兴中华才是真正纪念
梁启超曾对林献堂说:“破碎山河谁料得,艰难兄弟自相亲。”台湾二二八的历史实像,是一个不幸的祖国,带给她一块失土的不幸。它的历史教训,就是召唤分裂的“两者”,用更优质的民主建设化解内部争议。
我们要以和平团结,复兴中华,来真正纪念台湾二二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