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台北市长争霸 谁能借跃台湾“大位”龙门?
中新网3月7日电 据台湾《新新闻》杂志报道,台北市长选战向来不会冷场,蓝绿阵营候选人都藉这场台北之战,作为跃登龙门前的热身赛,台北市长选举在县市选举的重要性首屈一指。
报道说,蓝、绿阵营都“默契十足”,从党内初选,到选战正式开打,各候选人的政策攻防、宣传对抗、组织角力都烽火连天,非要到开票结果才偃兵息鼓,而且每个环节都极具戏剧张力,令人看得血脉贲张、热血沸腾。
这次台北市长选举大战,不论是“神猪”(连战之子连胜文)对上“怪医”(柯文哲),还是对上律师(顾立雄)或祖母绿(吕秀莲),都十分有看头。
柯文哲若代表“在野大联盟”,将是一次新型态的选战风格,是首次蓝营正规军与在野组合军的非传统对决,而且议员选举会与市长参选人产生什么竞合关系,牵涉蓝绿地方板块再洗牌,相当值得观察。
台北是全台最蓝的选区
报道说,台北市是台湾最深蓝的地方,特别是“北蓝南绿”的版图渐次定型后,蓝军在面对“南二都”(高雄、台南)无法收复的“劣势”下,更要全力防堵绿军反攻,也使得“危机牌”成了蓝军的终极王牌。
然而,即使蓝营出现分裂,最后选民都会自动弃保,让绿营在台北市已经讨不到便宜。虽然近两次选战推出天王级的谢长廷与苏贞昌,使出不同招术,曾让选情变得浑沌,却仍无功而返。但民进党的“不放弃”,让蓝绿两军对峙时更具话题性与紧绷度,凸显台北市长选举在县市选举的重要性首屈一指。
文章分析,从选战的角度,蓝绿阵营都把选举打得严肃与高潮迭起,因为台北市长选举是国际媒体关注焦点,过程及结果都是指标。虽然蓝绿在现实的基本盘还有段差距,但都努力使选举效应极大化,“蓝营宣称可能败、绿营扬言可能胜”,主要原因在于,蓝绿候选人都藉这场台北之战,作为跃登龙门前的热身赛。
谢长廷南北两役牵制成功
文章指,事实上,过去五次台北之战,蓝绿打得天昏地暗,最惊天地、泣鬼神的,应是陈水扁在1994年于三强鼎立下脱颖而出。当年陈水扁超越以往民进党的悲情诉求,开启绿军新式选战风格,标举“快乐•希望•陈水扁”;然而黄旗军在新党赵少康的鼓动下,同样展现惊人气势,时任国民党主席李登辉等主流派则是施展弃保战术,防止非主流派逆袭,最终拱出台湾解严后首位在野台北市长。
1994年选战扣人心弦,在于卷入国民党流派之争,李登辉藉此进行“清党”;民进党展现大团结气象,但是谢长廷与新潮流系在这一役后分道扬镳,造成派系势力大位移。另一个指标是,泛蓝群众尝到“分裂投票”的败选教训,从此牢牢记住“三分天下、绿营得利”的教训。
1998年陈水扁连任之役,蓝绿同样杀得难分难解,泛蓝为阻挡陈水扁藉胜选直接挑战“大位”,硬是将他拉下马;然而布下重兵包围台北城的结果,却让谢长廷在高雄逆转胜,开启“南方小太阳”时代,也是民进党席卷南台湾的序曲,从此奠下“北蓝南绿”的基础。
民进党除了2002年李应元实力较弱之外,包括扁、谢、苏三位天王级战将出征台北,都维持绿军基本盘,特别是2006年适逢扁家弊案缠身、倒扁红衫军盛气逼人,谢长廷接受征召驰援,成功牵制蓝营资源不致大举南下,使得民进党得以继续在高雄执政。(文/李彦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