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学者:蔡英文参选民进党主席动了谁的奶酪?
民进党即将于5月登场的党主席选举,在蔡英文3月15日宣布参选后,最终呈现出了外界预料中的“两个太阳、一个月亮”之争的局面。之前很多声音认为,志在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蔡英文,此次党主席之争不参与胜过参与;但蔡却声明她“不需要保护”,现在正是回来“跨出那一步”的时候。蔡英文的参选,必将触及民进党内外多方利益,也必将打乱许多人的政治盘算。也许很多问题都需要选举结果揭晓的那一刻才有答案,但民进党这场“2016前哨战”已经注定是全台湾关注的焦点。
一、为何一定要选
蔡英文意欲出征2016的野心早已众所周知,岛内政界人士也多预言她会重出江湖角逐民进党主席,从而为自己的2016铺路搭桥。但“蔡谢结盟”的声音也一度甚嚣尘上,谢长廷多次强调“选党主席就不要选‘总统’”,因为“总统候选人”要保持良好形象,但若兼任党主席,则要提早面对外界的攻击,难免被贴上“暴力小英”的标签。谢长廷的提醒非常在理,蔡英文也应该是思索良久,但最终还是选择相信自己,展现出志在2016的强烈决心。
蔡英文参选民进党主席,当然是因为这个位置的至关重要,面对2016,越早掌握党机器,就能越早名正言顺地充分运用党的资源布局。如果不亲自参选党主席而是找代理人,面对苏贞昌这样的“实力派”对手,蔡英文实在很难找到一个旗鼓相当的。谢长廷曾经是一个“理论上”可以合作的对象,但蔡谢合作就一定能拿下民进党主席吗?除了谢长廷声势已大不如前,就算谢能选上,他一心想要主导民进党两岸政策的所作所为,将来也势必会和蔡英文发生冲突。
虽然多项民调显示3位参选人中蔡英文的看好度最高,但党主席选举与2016出线之争毕竟是两码事。如果还是任由苏贞昌把持党务,蔡英文不仅无法推行自己的政见,外界也会在“两个太阳”的问题上继续大作文章,对民进党的团结毫无益处。况且,国民党当局施政满意度不佳,年底的“七合一”选举民进党未必没有赢的机会。如果苏贞昌连任党主席后继而赢得这场决定台湾政治版图的“七合一”选举,未来代表民进党出征2016的正当性必然大大提高,对于蔡英文而言绝对不利。再者,本该在国民党当局政绩不如预期的情况下,争取到更多民意支持的民进党,却并未获得相对提高的民众信任度与支持率,这种情势如果继续下去,对民进党的2016是个致命的障碍。所以,蔡英文适时地宣布参选,自信满满地告诉支持者“时候到了”,因为台湾正在崩坏、“我回来了”,民进党要与时俱进,跨出那一步,勇敢的转型与蜕变。
二、最精彩的一次党主席选举
回顾前几次民进党主席选举,2012年的“五抢一”,苏贞昌一枝独秀;2008年蔡英文与尤清角逐,形同蔡一人参选。相较于这两次悬念不大的选举,此次选举则被台湾媒体形容为“民进党近年来最精彩的一次”。3位参选人中,苏贞昌、蔡英文被称为民进党的两个太阳,隐喻“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两人必有一战早在预料之中;谢长廷则自称月亮,因为“月亮不会遮住任何人的光芒;星星甚至萤火虫在月亮下都可以散发出光芒”。苏与蔡都志在2016入场券,谢则志在主导民进党的两岸政策,均是民进党目前最急需与最棘手的议题。
对于蔡英文的参选,苏贞昌刻意回避,仅简单回应这是党员的权利,当前民进党最重要的任务是审查两岸服贸协议、终结核四以及布局“七合一”选举三大任务,党主席选举反而不是优先任务;谢长廷则还是那句老话,蔡英文选什么他都支持,但希望她在党主席和2016中择一参选。根据台媒16日刊发的民调,58.62%的台湾民众看好蔡英文可以带领民进党打好年底“七合一”选战,17.06%的民众看好苏贞昌,6.53%的民众看好谢长廷。从综合实力看,蔡英文目前明显占优;但党主席选举是由党员投票,所以民调无法代表最终结果。以苏贞昌目前拥有的优势,并非毫无胜算。
作为一个最有可能代表民进党参选2016的政治人物,蔡英文从她宣布参选党主席时,就已经开始接受台湾民众的检视,包括她会不会再一次当“空心菜”?光说不练,以及喊出美丽的政治口号,已成蔡英文的特色。对于实际的问题不正面回应,只会说一些空泛模糊的话,是以往蔡英文被批评为“空心菜”的最主要原因。有台湾媒体用“朦胧”一词形容蔡英文历来的政治主张,如她2012年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时一再宣称的“台湾共识”,直到现在还没说清楚;至于两岸关系,她还在“凝聚共识”中。这次选举,检验蔡英文还会不会再当“空心菜”,也成了检验这场选举到底精不精彩的关键所在。
三、“最后一哩路”还值得期待吗?
蔡英文2012年输掉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时,提出两岸政策是“民进党失败的最后一哩路”。之后,“痛定思痛的检讨改进”是民进党很长一段时间带给外界的印象。在苏贞昌的领导下,民进党成立了“中国事务委员会”,开了9场华山会议,但却空有其表毫无实质内涵,华山会议最终只弄出一个不痛不痒的“检讨纪要”,连个“结论”都没有。有人说,民进党根本没有两岸政策,如果有,那就是“逢中必反”。既然“最后一哩路”原本就出自蔡英文之口,既然苏贞昌领导下的民进党一直在这个问题上饱受台湾社会批判,那蔡英文如若当选党主席,于情于理,这“最后一里路”都应该由她自己完成。这注定是蔡英文最艰巨、也最会被台湾民众细细检验的政策之一。
当然,台湾的公共政策不只有两岸政策,但两岸政策显然是上位政策,也是台湾民众观察民进党能否改变的重要节点。无论谁当选党主席,都要面对民进党两岸路线转型的问题,这攸关该党能否重登执政舞台。民进党3月13日发布民调显示,有四成民众对民进党“逢中必反”表达不满;问到哪个政党的两岸政策执行成果比较满意?民进党27.7%、国民党47.8%;较支持哪个政党的大陆交流态度?民进党31.4%、国民党45.7%;哪一党的两岸政策跟你比较接近?民进党35.2%、国民党41.1%等。所有问题民进党全部输给国民党。不管民进党此时公布这项民调有何政治算计,但这一态势表明了,支持理性对待两岸关系的台湾民众已经越来越多。对此,听听3位参选人的回应,或许可以判断出:民进党的“最后一哩路”是否还值得期待。
苏贞昌说,民进党“中国政策”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非常重要,才能让人民跟国际社会信任。蔡英文说,过去民进党给人的印象较不稳定,好像会发生不可预期的危险,要让外界了解民进党的态度,不应贸然调整立场与政策。谢长廷则认为民进党要突破执政最后一哩路就是要把落后的6项指标补足。显然,苏蔡二人都属于“保守派”,争取党内基本教义派选票的意向明显。谢长廷趋于开放的两岸论述在民进党内有不小的反对声浪,苏蔡当然不敢得罪具有主席投票权的党员。为了不封死2016之路,苏蔡显然还是打算把“模糊”视为最安全的两岸牌,毕竟党主席选举还是需要党员支持,就算苏蔡想在两岸议题有大作为,也绝不会在党主席选举结束前有大动作。对于谢长廷呼吁3人应进行两岸政策大辩论,苏蔡都没有接招,即是一例。
所以,纵使蔡英文参选民进党主席动了N多人的“奶酪”,但她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仍然来自自身。蔡英文在参选声明中提出,民进党必须转型与蜕变,成为有未来性、包容力与行动力的政党。她并强调参选民进党主席是要让台湾人民再一次相信政党,再一次让他们对社会、家庭与自己的希望放在民主政党上面,这就是现阶段民进党与民进党主席的责任。只是,这样的“漂亮话”,台湾舆论的普遍评价却不高。蔡英文貌似“看出”了问题,但离“解决问题”还有一段艰难的鸿沟需要跨越;看似面面俱到的宣示,却让人看不出具体政策与明确目标,没有“行动力”的“论述”,绝不是民进党主席应有的担当。蔡英文现在要做的,是以实际行动告诉台湾民众:为什么要再次相信民进党?民进党“逢中必反”的行为究竟要进行到什么时候?她当选民进党主席后会做哪些事情,让台湾民众能够再一次把对社会、家庭与自己的希望放在民进党上面?当这些答案得到岛内民意的普遍认可时,她口中的“最后一哩路”,才是真正值得期待的。(作者:蔡斌,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