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陆台生谈反服贸:搭建心灵默契 两岸仍需努力
“台湾部分学生发起‘反服贸’游行可能是由失业率攀升、物价飞涨等经济压力困局造成的。很多台湾学生的初衷并不是为了真的去‘反服贸’,只是一种发声,期望当局看到年轻人所面临的困境或者说受到社会更多的重视。”
在北大就读的台生罗同学近日接受中国台湾网记者专访时就“反服贸”学运发表了自己的上述看法。在她看来,“反服贸”本身也反映出台湾青年面对大陆的很多盲区,暴露出两岸青年的默契与信任的搭建还远远不够。她更希望看到未来两岸特别是青年一代多多深入交流,真正做到心与心的沟通。
据台媒报道数据显示,台湾有140多所大学,但产学失衡,大学毕业生不好找工作,即使有工作也是屈就2.2万新台币的薪水。相对的产业界也在抱怨年轻人一代不如一代。在这样一种困局的影响下,有不少台湾学生还未跨出校门已经倍感压力。
罗同学表示,台湾青年一代其实大部分并没那么关注政治。最关切的其实是就业问题,像“国会”乱象他们也很反感和厌恶。很多参与学生的初衷并不是为了真的去反对什么,只是一种发声,期望当局看到年轻人所面临的困境或者说受到社会更多的重视。但后来逐渐演变,被不少有经验的集体运动发动者激发、操纵成了不理智的活动。
“身边也有一些朋友认为学运这样闹的话有点过头了。”罗同学认为理智的同学还是占绝大部分,也有认真去看了服贸协议再去研究的学生,而很多年轻人其实不愿意走上街头,他们认为会徒添社会压力,并不是恰当的说服方法。大家更多的是习惯在网络上面做一些交流。比方解释服贸或发表个人感受。
谈到对服贸的看法,罗同学坦言,肯定是利大于弊。她也进一步分析:其实每一项协议都会有利有弊,就像每一件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性一样。台湾和其它国家或地区签署的协议也都是有利有弊,只是看这个利弊怎么权衡,怎么会更有利于台湾的发展。现在有部分同学的不理性,也是被一些人游说,只看到了弊端,放大了弊端,没有着眼全局,所以造成巨大反弹。
“我之前在台湾读书,并不了解大陆,大陆的发展、面貌、风土人情都没法体会。然而走进了这个地方,走进校园,和大陆的同学们老师们接触,真正融入到这个集体和氛围的时候,发现并不是像有些人所讲的那样滞后与陌生,尤其是像‘买不起一颗茶叶蛋’那样的评价,真正了解的人应该会觉得好好笑吧。”来大陆求学也有几载,罗同学不忘向记者诉说自己的亲身感受。“像我们有些台生真正来过大陆生活,了解大陆的,就认为不应该这么深的误解和这么偏激。”
两岸并没有隔阂,一样的肤色一样语言。罗同学表示自己更关心两岸交流到底怎么做到“越走越近,越走越亲”。不仅仅只是一场交流、一次活动。她更在乎怎么成为真心的朋友。就像她在大陆读书,跟大陆的同学们在校园里学习、生活,一起经历和成长,这种友谊是不管今后身在何方都不会忘却也不会疏离的情分。她认为两岸深入的交流应该往心的方向去靠近,彼此了解,才会惺惺相惜。
至于服贸风波愈演愈烈,外界忧心忡忡。罗同学却不以为然,她反而认为在这个过程之中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服贸”从而真正意义上去懂得它。“这其实反倒是好事情”。罗同学最后说道。(中国台湾网记者 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