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学者:反服贸恐致大陆认定台湾无意寻求统一
台湾《旺报》17日文章,作者为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邵宗海,原题《如何扭转认同趋势》,全文摘编如下:
本次太阳花学运的发起,号称是跨越蓝绿色彩、超越“统独”争议的公民运动。但是它的影响所及,恐怕不完全是它表象上所指的只是一项反黑箱、反服贸的抗争,实际上内中含有“恐中”或“反中”情结,已让这项运动凸显出对“统”的排斥,以及迈向“独”的倾向。
有一份民调结果可以佐证这项评估:“新台湾国策”智库在2014年4月2日所做的一项民调显示出:318学运发生之后,呈现“服贸”与“两岸走向统一”的纠缠结果,45.0%认为服贸会使两岸走向统一,其中20-29岁的台湾年轻人更有59%认为服贸会使两岸走向统一,若加上同时认为服贸会促进经济发展,则有将近8成的台湾民众担心服贸会使两岸走向统一。谈到“统独”议题,若只有“独立”或统一两个选项,已有62.7%的台湾民众支持“台湾独立成一个国家”。在台湾人的自我认同方面,若在台湾人与中国人之间只能二选一,高达88.4%认为自己是“台湾人”。其中30岁以下的受访者更有93%认为自己是“台湾人”,足见学运已影响台湾民众把“服贸”与“认同”挂钩来处理,呈现十分强烈。
虽然北京对学运的反应一直是冷处理方式,尽量克制可能产生过激的言辞。但是学运中已有学生领袖表达倾向“反中趋独”的立场,譬如学运发起人之一的林飞帆在3月23日公开讲话中说:“各位,你认为我想当中国人吗?所以,我们都不想,我们都不想”。等到3月30日反服贸运动转上凯达格兰大道那天,林飞帆的演说又提及:“我们的行动,在台湾与中国关系之间,也做了新的定义”。他说:“我们告诉政府,台湾未来属于全台湾2300万人民,台湾未来应该由我们自己决定”。这些言辞,北京绝不会充耳不闻。
对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之影响,首先是这次反服贸学生支持的“两岸协定缔结条例”草案,明定“两岸协定指台湾中华民国政府与大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之间……所签署之书面文件”,无异会改变两岸之间的政治定位,让“两国论”变成法律文本,一旦通过,不但会挑战现行的宪法规范,而且两岸关系势必倒退,因为北京势将采取强硬手段反制。
其次,是北京已认定学运与民进党的关联性。大陆官方传递的讯息相当清晰,国台办的发言直指民进党是学运幕后黑手,表示“民进党在这次事件中的角色和表现,大家都看得很清楚”,并指责民进党“借两岸协议监督之名,抛出所谓台湾与中国缔结协议处理条例,企图瞒天过海,将‘一边一国’塞入其中,再次暴露其‘台独’本质”。国台办甚至强硬指出,“绝不允许‘台独’势力损害两岸同胞的利益,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互利双赢的现实和未来”。
最后,是太阳花学运之后,恐怕导致大陆当局与民众普遍认定,“台湾无意寻求中国的最终统一”。北京学者朱卫东曾表示:“台湾的民心、民意、认同方面还有很多偏差,跟大陆想的是有很大差距”。他甚至认为:2008年马英九上任之后,经过差不多6年时间,大陆只是将台湾从过去往“台独”方向走扭转过来,但仍未让台湾往“统”的方向走,对要不要认同统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台湾的选举政治之下,朝野恶劣的斗争,朱卫东表示,这种为反对而反对的斗争,对两岸关系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也就是说,他认为:两岸关系发展受到岛内选举政治的复杂因素影响很大。
从上述3种看法可以归纳出,大陆官方将学运定调为“民进党的台独伎俩”,而学运的诉求也证实了大陆方面的忧虑,即“台独”或“一边一国”的意涵确有隐藏在其中。此外,在此次事件中,两岸关系在经过马英九上台的6年后,出现了“上层亲密、民间有疑虑”的情况,尤其是在台湾近年来经济委靡不振、人民所得没有实质成长的情况下,台湾年轻人对于未来充满未知。而服贸是一个专业经济问题,民众未能充分理解,很容易将“反服贸”与“反中”相结合,自然冲击两岸关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