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卫东解读张志军访台:倾听对话、增进互信
中新社北京6月23日电 (郑巧 谭雅文)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朱卫东23日在北京表示,张志军以国台办主任身份首次访问台湾,不同于以前大陆很多省部级干部访问台湾,他是对今年2月份台湾陆委会负责人王郁琦来访的一次回访,表明两岸事务主管部门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的建立和正式运作。
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将于本月25日至28日应邀访问台湾。朱卫东23日接受中国新闻网视频访谈,解读此次参访相关问题。
张志军访台可倾听多元声音
朱卫东指出,在台湾目前的政治气候下,张、王能够二度在台湾会晤,本身就是一个指标性事件,掀开了两岸关系发展史上的新页。张主任不需要背负太多任务,就是多听多看,像走亲戚一样,去“台湾走透透”。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能坐下来谈,并且持续地谈下去,发挥国台办和陆委会两部门常态沟通机制的作用,对两岸关系发展将会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此次参访有没有达成什么协议、有没有什么声明作为评价指标。
谈到张志军此次参访行程未包括台北市,而是去台湾中南部的一些城市,朱卫东指出,张主任此次访台定位就是一个走基层的“倾听之旅”,更多的是想听听台北以外的观点,听听中南部的声音,相信下一次访台也会去台北。
朱卫东认为,第二次“张王会”也会展开一些宏观政策性的对话,以及一些涉及两岸事务主管部门的业务事宜,比如两会互设办事机构等问题。
朱卫东表示,国台办主任第一次实地参访台湾,可以近距离倾听台湾社会的多元声音,有助于大陆对台政策更加贴近岛内民意,也有助于台湾民众全面了解和把握大陆的对台政策,这种双向沟通具有实质效果。从张主任首次访台行程的安排来看,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预示着一个成功的开始。
民进党的转型之路能走多远待观察
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近日对张志军访台表示欢迎,并愿在不设前提下会面,张志军此次访台也将与民进党籍市长陈菊会面。对此,朱卫东指出,民进党的做法与过去“逢中必反”相比要理性务实,蔡英文的态度与以前发动群众围攻陈云林时的“暴力小英”相比,也是一个进步,希望民进党的转型步伐能够走得更远一点。
朱卫东表示,民进党的这种变化,到底是出于对过去“逢中必反”做法的唾弃,还是因为马上面临选举季,需要装装样子,做出姿态以便更好地骗取选票;即,蔡英文是真变还是假变,现在还要打一个大问号。因为过去的经验显示,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转型常常无疾而终,总是给外界玩假的印象。
朱卫东认为,民进党内要求调整两岸路线、冻结“台独党纲”的声音一直存在,有时还很大,但是在转型问题上,民进党主席特别是民进党“大选”参选人的态度很关键,也就是说,蔡英文是否有意愿、有意志去调整“台独党纲”十分重要。目前看,尽管蔡英文比以前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去推动民进党转型,但是蔡过往的记录使外界对她信心不足,甚至不抱幻想。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蔡英文若继续玩假的,民进党重返执政的“最后一里路”会走得很艰难。反之,若蔡能带领民进党“冻独”乃至“弃独”,不仅对她个人、对民进党都将是一个非常大的历史性机会。在民共关系正常化方面,民进党应自拆高门槛、放弃“台独”、认同一中,才能为民共建立政治互信创造条件。
张志军访台不会讨论“习马会”
近期,有台湾媒体分析指出,张志军访台后,王郁琦可能又会访问大陆,为“习马会”创造条件。对此,朱卫东表示,“张王”二度会面,在目前的政治氛围下,应该不太会去讨论一些特别敏感的问题,比如“习马会”问题。
朱卫东指出,其实大陆对两岸领导人的会面一直持积极推动的态度。因为两岸领导人的会面如果能够实现,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也预示着两岸关系发展将更上层楼。当然两岸领导人的会面,涉及到身份、场合、议题、成果等诸多问题,需要细致地处理。在目前的情况下,两岸双方的认知还有一些落差,需要增强互信。
朱卫东表示,今年APEC“习马会”实现的可能性不大。不仅因为时间比较赶,更涉及到很多复杂的难题,目前双方还没有形成共识。(完)
专题:国台办主任张志军访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