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军访台行程回顾:一步跨越65年 两岸关系开新局
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于28日晚间结束4天3夜的首度访台行程。虽然历时不到80个小时,但此行却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倾听之旅”、“沟通之旅”、“信心之旅”。不仅迈出65年来两岸关系极为重要的一大步,大大增进了两岸双方、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与沟通,巩固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鼓舞、提振了两岸同胞坚定走和平发展大路的信心,而且有力提升了两岸交流机制化水平,开辟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崭新格局,成效显著,影响深远。
一步跨越65年 “张王二会”达共识
经过不到3个小时的飞行,张志军一行于25日11时30分许抵达台北桃园机场。作为首位访台的国台办主任,踏上宝岛的土地,他无限感慨道:“迈出这一步足足用了65年。”
张志军个人的一小步,堪称两岸关系的一大步。尤其在近期两岸关系发展进程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的背景下,张志军仍坚持“如约而至”,充分显示出大陆方面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决心与诚意。
当天下午,张志军即在紧邻桃园机场的华航诺富特饭店,与台湾方面陆委会主委王郁琦举行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第二次正式会面,就两岸关系形势和如何推进两岸关系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了积极共识。
两个小时的会面中,双方讨论了当前两岸关系发展中的若干事宜,表示要继续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进一步推进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更好地回应两岸民众的期待,不断造福两岸民众;继续完善国台办和陆委会联系沟通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加强两部门的沟通,妥善处理和解决两岸关系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更好地服务两岸民众。
双方在促进经贸合作和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共同研究、海协会与海基会互设办事机构、大陆旅客在台湾中转、扩大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继续扩大深化两岸文教科技交流合作、大力支持开展两岸基层民众和青年学生的交流等方面所达成的具体共识,受到两岸、港澳及国际舆论的高度肯定。台湾《联合报》刊登的专家文章指出,从“张王会”的各项共识可以看出,大陆已经释出了实质的善意,显示大陆对于两岸关系的发展采取务实的态度,以实际行动化解不利的因素。
离台前夜,张志军又应邀在美丽的高雄西子湾畔与王郁琦茶叙,就两岸关系的一些问题继续交换了看法,一致认为下一步应将第二次“张王会”的共识落实好,让这些成果能够真正显示出来,真正惠及两岸同胞。
两位负责人在3天之内两度会面,体现出双方对运作好两部门间联系沟通机制的高度重视,更表达出乘胜追击、落实好会面成果的迫切意愿。
勤走基层听心声 俯身了解真台湾
抵台伊始,张志军即特别用闽南话向广大台湾同胞致以“最亲切的问候”:“台湾乡亲大家好!”他说:“我可能讲得不太标准,但我的心意是真诚的。”
正是抱持“接地气”的真诚态度,从26日开始的3天里,张志军一天一站,起早贪黑,奔波宝岛南北各地,与岛内专家学者和大学生、农渔民、少数民族乡亲、中小企业业者、大陆配偶、宗教信众等基层民众“深接触”、博感情,“带着耳朵”倾听他们对发展两岸关系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与他们坦承沟通,说明、解释大陆对台政策措施的本意与善意。
在新北市,走访汐止区厚德里、土城区顶埔公共托老中心、知名凤梨酥厂家维格饼家五股总公司和温泉之乡乌来;在高雄市,参观中都湿地公园、小林村重建情况,走进杉林区木瓜果园,了解果农生产生活情况,拜会佛光山星云大师,与义守大学两岸大学生座谈;在台中市,走进惠明盲校,鼓励盲童做“生命的强者”……张志军把握一切机会了解台湾社会的真实情况,充分展现了大陆对台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知台”的努力与认真,与台湾各界沟通的诚意与善意。
在一些“台独”分子27日晚间出现不理性的暴力行为后,为了不造成台湾社会的对立,张志军主动调整了最后一天的行程安排,但仍力求周全:不能亲身探访前镇渔港,一早即会见台湾渔业界代表;不能去雾峰林家,就在台中与林家后人代表交流;没去成鹿港天后宫,就委托代表赠送漆器妈祖。行程虽然有所改变,但诚意不变、目的不变、效果不变。
在台期间,张志军还先后与新北、高雄和台中3市市长见面,除了与他们就加强两岸城市间交流合作交换意见外,也努力了解三大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及市政建设情况。以点带面,管窥全豹,这同样有助于增进大陆对台事务主管部门对台湾发展历程的深入了解。
平和务实得民心 亲情智慧解心结
走进基层,亲近同胞。连日来,每到一处,张志军都笑容满面地与台湾基层民众亲切接触、沟通。
在厚德里,他与跳健身操的妈妈们风趣对话;在托老中心,他“客串”服务员为老人们打饭盛菜,边吃边和老人闲话家常;在乌来,他对期待大陆游客到访的泰雅乡亲郑重承诺“你们的愿望,我都会带回去”;在小林村,他深情朗读大陆小学生的感谢信;在义守大学,他和学生们共进简餐,谆谆叮嘱两岸年轻人要相互激励、共同成长;在惠明盲校,他被小朋友亲切地称为“张叔叔”……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张志军的亲切言行、平实作风,让亲身接触的台湾民众印象深刻,纷纷点赞。岛内舆论认为,此行增进了大陆主管两岸事务的官员对台湾的认识,也有助于其决策思考,开启大陆对台工作“得民心”时代。
29日出版的《中国时报》也发表社论指出,“台湾社会改变了,对两岸交流、重要人士互访,已经能用更成熟、理性的心去看待,主流民意明显选边,民众乐见理性交流增加互信,以实现永久和平与稳定的两岸关系”。
65年来,两岸走过不同的发展道路,形成社会制度、价值理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一些差异。两岸之间不仅存在地理的距离,也存在心理上的差距,要予以消除,就应鼓励两岸之间多交流,两岸同胞以亲情智慧来化解心结,携手为两岸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为两岸同胞的福祉作出努力。
“两岸一家亲”,有亲情则利于交流,用智慧则可解难题。两岸之间固然还存在一些挑战、难题,但应该看到,两岸关系是朝着正确的方向在迈进,两岸的主流民意也是赞同和愿意看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继续下去的。
“张志军来台第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证明台湾期待两岸和平交流的主流民意确然存在,这个主流民意会超越政治领袖的个人意志,在主流民意的大潮中,就算是铁铸的大山,也得长脚转弯。”《中国时报》的社论这样写道。我们也同样坚信,有张志军成功访台作为新起点,只要两岸双方、两岸同胞都积极来找出更有效的办法、发现更有效的平台,两岸关系定能克难前行,开辟出更加光辉美好的前景。(记者陈斌华 刘刚 陈君)
专题:国台办主任张志军访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