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报:台湾对于大陆的依赖究竟有多少
自从3月学运之后,台湾经济是否过分依赖中国大陆的言论,在岛内外媒体持续发烧,此外服贸卡关、两岸协议监督机制停摆等,以致隐含两岸关系亦充满新的变量。由于滋事体大,台湾对于中国大陆的依赖究竟有多少,似乎应该有客观的数据及从当前全球经济体系来看。
台湾《中国时报》29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目前媒体上所见台湾对陆出口占总出口40%,是依交易价值计算的出口毛额来看,但是在台湾出口中,有很高比例的进口原材料与半成品,这些与台湾的生产无关,如果扣除这一部分,台湾对陆出口的依赖度将大幅度降低。由于大家关心的是台湾的生产与中国大陆究竟有多大关系,我们应以更能反映与生产活动相关的附加价值贸易来看两岸间的贸易关系。
文章摘编如下:
由于传统的贸易统计是以交易价值来衡量出口值,无法将此部分分离,故最后完成最终产品组装的出口地成为该产品的主要出口地,而拥有高端技术,提供主要零组件与半成品,甚至最具有技术能力、创造更高附加价值的上游国家,或拥有品牌、设计能力、及更接近消费者的下游国家,均无法在此种贸易统计中显示出来。以附加价值衡量的国际贸易即是尽量根据不同阶段的生产活动予以切割,然后再加以统计,因此较能反映出两地之间因为生产活动而产生的贸易关系。
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在去年发布了2009年包含全球58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附加价值贸易数据。在台湾出口品中,属于参与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零组件、半成品贸易比重高达71%,其中42%是台湾出口中所含有的、来自于境外所创造的附加价值,29%是在台湾出口后,该下游进口地完成其境内加工后,还会再出口的半成品。由于G20国家中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最高者为韩国的65%,但仍低于台湾,显示台湾是极度向外导向的经济体,而且已经高度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中,故当国际市场波动,例如发生金融风暴时,台湾景气受国际因素影响的程度较大。
由于台湾出口品中所含的进口成分平均达42%,而两岸的三角贸易更是明显,在只计算台湾生产的附加价值下,台湾对陆的出口比传统贸易值大减65%,以致台湾对陆出口只占总出口的17.1%。而由于台湾出口品中,有29%会成为下游地区再出口的最终财,其中有属于台湾所创造的附加价值,应归属于台湾;又由于这些最终财的出口目的地多为美国及欧盟,成为台湾对美欧的间接出口,故最终使台湾对欧美出口占总出口比例分别提升至20.7%及19.9%。即美、欧分别为台湾最重要与次要的出口市场,中国大陆居于第三。
全球价值链乃当前各国均期望参与的活动,东亚国家已在积极整合及争取出口的优惠待遇,其目的就是争取更多的出口机会,因此对于台湾如何维持既有的地位形成威胁。而中国大陆的出口造成台湾方对美、欧有很多间接出口,说明过去以来,两岸在贸易与分工上已经形成密切的垂直整合分工。
欲强化台湾在国际经贸关系中的主导力,应该加强研发、提升产品之附加价值、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等,以维持台湾在技术上的领先与继续向更高端价值链发展的能力,而非暂缓两岸关系持续发展,以降低对陆出口。反而由于中国大陆市场广大,商机处处,如果能够快速累积利润,可以作为深化技术开发的资本,以致创造更高的附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