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报:从财经议题到两岸互信 蔡英文所失在哪

2014年09月18日 10:27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参与互动(0)

  日前民进党召开“立法院”新会期首场“重大议题协调会报”,蔡英文措词严厉地下达军令,要求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成立“财经立法议题研议十人小组”,加速推出“福国利民”的财经法案,希望扭转外界对于民进党“反商”的刻板印象,替2016年重返执政作好准备。台湾《中国时报》9月18日发表社论说,蔡英文这次发怒,是为了民进党没有努力摆脱反商形象。

  “重大议题协调会报”是民进党每周召开一次的重要会议,由智库幕僚、党团干部、民进党中央党部相关主管与会,必要时还会扩大召开,邀党籍县市首长参与。蔡英文在这次会议上表明,既然花时间开会,“就不该只是聊表形式”。

  “蔡英文之怒”,凸显了民进党对财经议题的忽略,实在让人触目惊心。原来,这场会报目标在讨论“立法院”新会期的优先法案和相关攻防部署,没想到蔡英文到场之后,才发现民进党规划的优先法案中未见重大财经法案,这当然不是疏漏,只是显示了民进党团志在斗争,无意利民的惯性。

  另一方面,“蔡英文之怒”也透露一个重要讯息,那就是民进党对于自由经济示范区议题,仍将采取“严格审查”、“提出具体修法版本”的有条件支持路线,只不过强调要发展策略经济或者策略性产业。我们知道,太阳花学运前后成立的诸多所谓公民团体,正摩拳擦掌准备杯葛自由经济示范区,蔡英文主政下的民进党,为了导正反商形象,对示范区议题势必不会进行焦土抗战,民进党跟公民团体的关系会如何互动、如何发展,是否会牵动新政团、新政党的出现,都值得密切观察。

  根据媒体报导,蔡英文在会报中说,民进党给外界的印象不能只有公民参与、弱势关怀,还要是个“准执政党”,然而从这样的表现看来,民进党不但扮演不了“准执政党”,连称职的“反对党”都未必做得好。仍以自由经济示范区为例,国民党方面是从年初即公布相关法案政策的内容,民进党却直到8月才提出对策,而且内容仍是“逢中必反”、保护主义等保守心态下的产物,如此的版本又如何能说服大众呢?

  事实上,蔡英文自己正是民进党问题的根源之一。上个月底,民进党举办首场公民经济会议,蔡英文严词批判“台湾的经济活力和产业竞争力是在日益衰退中”,指责“台当局政策和经济的现实也是脱节的”,她强调说“台湾经济成长的模式和经济决策的模式都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所以民进党要同时处理几大议题,包括“经济发展核心价值和目标的抉择”、“经济成长模式的抉择”和“全球化与两岸关系平衡发展。”然而,蔡英文漂亮话说了半天,却说不清楚民进党要如何型塑“以创新为导向,兼顾出口及内需,连结就业、薪资、所得分配跟人民生活福祉的新经济成长模式”。连亲绿媒体都批评蔡英文只有飘在云端的口号,没有实质的政策。如今,在“蔡英文之怒”后,提出论述和政策的责任似乎落到民进党团肩上。我们实在怀疑,一位空心菜党主席,一群漠视财经议题的“立委”,又能提出怎样的民进党版“经济发展新模式”?

  在经济问题之外,蔡英文见识浅薄也令人惊讶。日前,亲日本右翼的台湾安保协会举办、“美国重返亚洲及亚太区域安全”研讨会,蔡英文应邀致词。蔡英文当天的言论,媒体聚焦在要与中国大陆建立全新互动模式的主张。蔡英文类似的谈话,其实已经说了多次,这次并无新意,尤其在大陆公开批判她所谓“民进党重新执政后,大陆就会自动调整”的说法后,她仍然提不出如何与中国大陆建立互动模式的具体作为,仍未能摆脱“空心”之讥。

  更可议的是,蔡英文为了强调民进党“以民主、自由、公义价值连结世界”的主张,引用了麦克阿瑟在冷战时期的名言“台湾是不沉的航空母舰”,希望凸显台湾的地缘战略位置。大家都清楚,“不沉航空母舰说”是冷战时期的产物,背景是美日将台湾视为围堵中国大陆之“第一岛链”,所谓“第一岛链”正是美日防堵中国大陆走向深水、走向远洋的战略谋划。

  蔡英文一方面赞许日本政府将集体自卫权解禁是“积极”的,一方面重提冷战时的老调,企图把台湾绑进美日的安保体制,在政治上绝对是错误而危险的。这种思维下的蔡英文,当然不可能真正和大陆建立互信,也不可能做到“努力和对岸建立全新的互动及沟通的模式,以实践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互动的关系。”

  从财经议题到两岸互信,蔡英文离“准执政党领袖”的格局还很远,又怎可能带领蜕变为选民信赖的“准执政党”?这种飘在云端的口号,宁可少些!

【编辑:朱念】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