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宪:台湾“九合一”选举的看点与聚焦点
9月1-5日,随着候选人参选登记手续的完成,台湾年底“九合一”选战正式鸣枪起跑。华广网17日刊载全国台湾研究会副秘书长杨立宪的评论文章,从国民党、民进党、亲民党、台湾团结联盟和新党及无党籍人士几方面,分析台湾“九合一”选举的看点与聚焦点。
全文摘编如下:
9月1-5日,随着候选人参选登记手续的完成,台湾年底“九合一”选战正式鸣枪起跑。所谓“九合一”,是指台湾9种地方公职人员和民意代表,包括直辖市长与直辖市议员、县市长与县市议员、乡镇市长与乡镇市民代表、村里长,以及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地区区长与区民代表。以前这9种人员的选举要分3-4次来进行,现在为了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物力,减轻选举对社会正常生活的冲击,将9种选举合并举行。由于“九合一”选举涉及到的选区、选民范围涵盖全台湾,选举规模堪比层级最高的“二合一”选举(指台湾地区领导人和“立委”选举),加之首次合并举行,并与2016年“二合一”选举仅间隔一年多时间,故引起各党派高度重视,卯足全力进行争夺,竞争激烈程度不难想像。
从目前情况看,国民党在这场选战中处于守势,民进党处于攻势,亲民党、台联党和新党等小党“抓小放大”,无党籍势力异军突起,让这场选举充满看点及聚焦点。
先看国民党。该党现不但是执政党,而且在地方权力结构中占据优势:5个直辖市长占2个,17个县市长占12个,控制着约2/3的地方政府、议会、乡镇长、乡镇民代、村里长等。但是次选举国民党面临空前严峻的挑战。首先是大环境不利。国民党于2008年重新上台执政,但上台伊始即遭遇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给以外贸出口为导向的台湾经济以沉重打击,尽管两岸关系改善给台湾以极大的缓冲空间,但毕竟受限太多、助力有限,台经济发展不进反退,使马英九的竞选承诺大跳票。马当局试图通过改革体制、调整结构、修订政策法令等,促进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但因各种主客观原因收效甚微,由此导致国民党当局的声望暴跌,马英九的民望一度跌到一成左右,迄今仍在三成以下徘徊,实在让以清廉勤政公正自律的马脸上无光。选民对执政当局的不满,最终必会通过各种选举反映出来,“九合一”虽是地方选举,但在政党政治体制下,总执政成绩不佳,地方选举的压力自然也大。
其次是国民党在北中南多个县市受到民进党和无党籍的强势挑战。“九合一”选举最受关注的是6个直辖市长和16个县市长的选举。据台湾“未来事件交易所”8月11日的预测,国民党目前仅在10个县市领先,其中包括人口超少的金门与连江,民进党则在9个县市领先,其中包括中南部绝大部分县市,无党籍则在台北市和花莲县领先,仅中部的嘉义市目前仍“混沌不明”。如果选举结果果真如此,就意味着国民党将失去6个直辖市中的4个(台北、台中、台南、高雄),16个一般县市的8到9个(基隆、云林、嘉义县市、屏东、花莲、宜兰、澎湖),势将重蹈1997年县市长选举民进党大胜、国民党惨败的覆辙——国民党首次在得票和席位上双输民进党,是次选举2年后台湾首次实现政党轮替。因此,已有人预测,“九合一”选举必会对2016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产生“骨牌效应”,这对国民党无疑是极大的警示。
再看民进党。该党在2008年败选后一直卧薪尝胆,试图东山再起。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蔡英文在一路看好的情况下再尝败绩,于心不甘。这两年,台湾经济不好,民心士气低落,马英九当局威信跌落谷底,民进党的士气则重新集结,视本年底地方选举和2016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为政治大翻盘的极好时机。民调数据显示,民进党执政县市的施政满意度均优于国民党,民进党的政党声望较之国民党也有显著上升。因而,民进党对“九合一”选举充满信心,发誓要实现“直辖市长过半、县市长拿9至10席”的目标。具体而言,就是在巩固既有执政县市的基础上,全力拼抢台中、基隆、澎湖和嘉义市,以台中市为选战胜负的关键指标,在台北市礼让并全力支持无党籍的柯文哲胜选。该党认为,此次选举就算总席次仍低于国民党,但只要国民党失去3-4席直辖市长,在得票率上输给民进党,民进党就算赢或大赢。目前,民进党南部选情稳定,即便高雄发生了气爆案,现任党籍市长陈菊的支持度仍不动如山。在台中市,民进党候选人林佳龙已潜心经营10年之久,民意支持度和看好度均高于现任的国民党籍市长胡志强。在基隆市,由于国民党闹分裂,民进党候选人林右昌的支持度居于领先。在澎湖,上届县长选举民进党候选人仅以数百票差距落败,该县唯一的“立委”系民进党籍,因此,澎湖也是民进党评估胜选的范围。中部的南投、彰化等县,虽目前民调是国民党领先,但民进党认为存在变数,混沌的嘉义市也值得一拼。
三看亲民党、台湾团结联盟和新党。在蓝绿对抗的政治生态中,特别在目前的选举制度下,台湾小党生存空间有限,如果不能见缝插针、以小搏大、积极争取、务实经营,迟早会被泡沫化,丧失政治话语权暨政坛影响力。目前,亲民党有“立委”3席、市议员7席,台联党有“立委”3席、县市议员6席,新党仅有2名台北市议员。为了在此次地方选举中保存并扩大实力,这3个小党不约而同采取“抓小放大”的策略,即将仅有的实力投入到县市议员选举中,希望能从若干县市议员的选举中先行获得突破,进而组成地方议会党团,发挥“关键少数”的作用,逐步培养人才、扩大影响。为此,亲民党共计在8个县市提出了27名议员候选人,台联党在2个县市提出了9名市议员候选人,新党在台北市9个选区提出了候选人。由于亲民党、新党和台联党分属于蓝绿光谱的两极,他们推出的候选人必然会瓜分国民党和民进党的票源,对两大党的竞争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以往两大党往往会出面进行协调整合,或进行一些政治交易,让有胜选希望者赢,避免同室操戈、两败俱伤。总之,小党变大不容易,能否在地方选举中有所斩获,要看努力,也要看造化和运气。
最后看无党籍。无党籍人士在地方政坛往往可以独树一帜,这主要与候选人的家庭背景及地方实力有关。然而,这次台北市无党籍的台大医生柯文哲对阵国民党的连胜文,目前民调支持度持续领先,多少令人诧异。因为台北市是台湾政治中心,是6直辖市之首,历来为国民党的大票仓和泛蓝的坚固阵地,连胜文是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长子,国民党只要团结一致打组织战,台北市定是囊中之物。1990年代以来,除了陈水扁曾因国民党分裂选上一任台北市长外,民进党其他天王级战将(如谢长廷、苏贞昌等)多次攻坚均无功而返,表明台北市是北蓝南绿的指标性选区,如果北市失守,某种程度上意味着选民结构发生了变化,选民的政治立场与主张发生了变化,选举已不再是蓝绿基本盘的较量,政党、蓝绿已不再是选民投票的主要参考标准,其意义十分重大。但目前判断台北市谁输谁赢、蓝绿基本盘是否发生变动还为时过早,因为选战刚刚启动,竞选的主轴还不太清楚,连柯二人尚未经受选民严格检验,柯文哲的政治真面目还没有充分暴露,故充其量可以解读为,台北市选民对国民党执政表现不满,对台湾政坛蓝绿恶斗不满,对身为权贵后代的连胜文不大信任,而将希望寄托于无党籍的知名医师柯文哲的出线,希望他能给台湾政坛带来新气象、注入新活力。可以肯定的有二点,一是柯文哲的背后其实是民进党和泛绿阵营的全面加持,二是国民党绝不会坐视台北市执政权丢失,一定会努力使这场选战还原为“蓝绿基本盘对抗”,全力以赴争取胜利。
总之,年底“九合一”选举虽属地方选举,但由于其地域的广泛性及选举时机的敏感性,使得这次选举的意义非同一般。国民党视之为巩固政权的保卫战,民进党将之看作是能否重新执政的“风向标”,小党则视之为扩张势力与影响力的重要机会,选举的意义已远远超出地方选举本身,实是蓝绿阵营政治实力的一次全面较量。两岸关系虽然不是影响“九合一”选举的主要因素,但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背景下,至少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选举结果势必会对未来2年的两岸关系走向产生潜在而微妙的影响。选举的主要看点是政党与候选人的表现、选民的投票率与候选人得票率,是直辖市长和直辖市议员、县市长与县市议员选举,主要聚焦点在台北市、台中市、基隆市和嘉义市。(杨立宪,作者系全国台湾研究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