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有名无实 柯文哲“在野大联盟”骗了谁?
台湾无党籍台北市长候选人柯文哲,最引人瞩目的主张就是“在野大联盟”,然而其主要幕僚团队除了前新党“立委”姚立明以外,几乎都是绿营人士。在面对外界质疑竞选团队成员多是绿营背景出身,不符“在野大联盟”初衷时,柯文哲表示,一开始确实也想刻意排除民进党力量,但后来觉得“自然就好”,于是就按照“在野大联盟”的比例去排。
柯文哲在讨论竞选团队组成时强调,民进党是“在野大联盟”最大一股力量,占五、六成没什么奇怪,甚至还会更高。尽管柯文哲表明当选后不会加入民进党,然而胜选后总不会不顾人情,不让竞选团队担任市府要职吧!竞选班底若也以如此高的比例进入市政府,有没有加入民进党还有什么差别吗?没有绿营之名,却有绿营之实,可见“在野大联盟”骗很大。
日前发生的柯文哲办公室楼下的乌龙窃听案,俨然就是当年绿营操作高雄市长选举乌龙“走路工抓到了”的翻版,试问“在野大联盟”与绿营有什么差别吗?这也就难怪蔡正元会质疑,柯文哲的在野大联盟与陈水扁的新中间路线,两者的思维逻辑一致,都是想站在团结的绿色选票基础上,去挖取分裂的蓝色选票。既然如此,选民还要对“在野大联盟”存在幻想吗?
市府团队的组成,就如同公司的董事会,一旦董事会成员超过半数,甚至七、八成都属非董事长的人马,试问董事长个人还有拍版定案的决策权吗?若是董事长为了决策顺利,而必须配合七、八成董事的意见,试问董事长的个人理念与理想,究竟要如何落实呢?若是决策出现错误,究竟是谁要负责呢?
不论是从“在野大联盟”的团队组成,以及竞选策略的操作手法,都可以看出与传统绿营没有差别,只是披着“在野大联盟”的外衣。未来若柯文哲若当选,形同绿营执政,恐无法满足市民对于超越蓝绿的想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