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胜文柯文哲军师PK:多议题掐架 互有攻防
前言:台北市长选战后天(29日)便要投票、分胜负了,这两天,国民党台北市长候选人连胜文与无党籍台北市长候选人柯文哲双方阵营还在缠斗柯办遭窃听疑云案。作为双方阵营竞选总干事的蔡正元和姚立明,也都亲上火线“护主”。
其实,自姚立明、蔡正元分别加入柯、连阵营后,两位名嘴级的“军师”即在多个议题上掐架,互有攻防,毒舌风采自不必说,心计、策略也各有千秋。到了选战最后关头,两位“忠臣”依旧在力斗,且听台湾成功大学政治系暨政经所教授周志杰、铭传大学公共事务学系专任副教授席代麟,对两人近4个月来危机攻防战的表现有何点评。
案例剖析1
柯办窃听疑云
蔡步步紧逼,姚以守为攻
事件演变:蔡正元11月4日晚在脸书突袭爆料了柯文哲的市政顾问团名单,11点多,姚立明即对外透露柯办政策部办公室意外发现窃听器(后改口说是根俗称“老鼠尾”的市话跨接线),柯办人员也报案。窃听疑云由此而起,双方进入攻防战。
目前最新情况是,连阵营怀疑柯办想要掩盖内部“大嘴巴”外泄资料的窘境,于是栽赃连阵营,认为这是一桩自导自演的丑闻,并提告拖入“司法战”。柯阵营转攻为守,打起迷糊仗,并一度打蓝营搞“司法迫害”;柯阵营还公布柯办人员与“征信业者”的通联记录,力证清白,反惹来说谎的质疑。到昨天,政策部总监张景森被检方约谈,则是一副受害者的样子,辩称是被一时起贪念的“征信业者”搞鬼、摆了一道。现在窃听疑云案,于外界而言犹似雾里看花。
学者点评(周志杰):在这波攻防中,蔡正元主打柯办无中生有,意在摧毁柯文哲的政治人格。这次台北选战,毫无政策深度与高度可言,“政坛版周星驰”柯文哲却符合年轻人口味,讨到不少便宜,甚至出现了10%的浅蓝区块挪移现象,但这并不是结构性的蓝绿板块转换,只是一次性。这也表明这些浅蓝“赌烂票”,其实是十分脆弱与不稳定。因此,连阵营寄望猛打柯的政治人格与团队有问题,揭露其所谓“素人”实是“恶人”,以及诉诸“司法战”的不确定性,动摇游离的浅蓝“赌烂票”走向,争取不投柯文哲,再加上连营激发蓝营基本盘,胜负就难预料。
姚立明虽然成功引发外界对蔡正元泄露柯市政顾问团名单消息来源的合理怀疑,但自己也陷入自导自演嫌疑,效果两相抵消,现在忙着“灭火”,急设停损点与止血点,尽量不失分。
学者点评(席代麟):此役蔡、姚攻守易位,蔡正元步步紧逼,意借连胜文是受害者形象,升高蓝绿对决气势,激发泛蓝选民危机意识,让深蓝归队,从“含泪不投票”到“含泪投票”。姚立明则以守为攻,在巩固既有优势外,同时寻找对手破绽,但个人感觉,从目前柯阵营的回应中看不出有具体得分的迹象。
案例剖析2
柯市政顾问遴选风波
蔡“臭屁”,姚小占上风
事件演变:姚立明在10月初透露,柯文哲会设市府“遴选委员会”遴选部分局处首长。不料遭蔡正元提早披露顾问团名单,并讽刺“扁迷”柯文哲学陈水扁组“柯家班顾问团”,却有如马戏团,且多人“声誉”不佳。姚立明则表示,“遴选委员会”作业没被打乱,继续进行。
学者点评(席代麟):姚立明欲为柯文哲“抹蓝”,这种形式效果有限,也不会出现蔡正元担忧的被对手拔桩现象。而蔡正元的突袭,是要“臭屁”显摆他能对柯办的资讯充分掌握的本事吗?
学者点评(周志杰):蔡正元破解了柯文哲的所谓“在野集结”花样,并指出这种创意遴选只是没有可操作性的空想,因为到时这些局处首长,面临一个尴尬——是听柯文哲的还是听遴选委员会的。但也要注意到,台湾在三月“太阳花学运”后,“素人参政”声起,姚立明透过由下而上的遴选,有新意,也能实现与满足社运分子参政、一展才能的可能性和需求,若从这点考虑,姚立明小占上风。
案例剖析3
柯MG149账户洗钱争议
蔡没伤柯筋骨,姚打迷糊仗
事件演变:9月10日,“立委”罗淑蕾爆出柯文哲2003年在台大医院接受外界捐款的402专户下,又私设MG149账户(“外科加护病房医疗经费”),协助他人逃税,涉嫌洗钱。此案虽是罗淑蕾主打,但“协助”的蔡正元也与姚立明过招不少。而善于无厘头与跳跃性思维的柯阵营,则一下子公布柯文哲所有财产来源与竞选经费,同时要求对手连胜文解释财产来源,引导选民质疑连胜文。
学者点评(周志杰):在这件事情上,正如罗淑蕾批柯阵营说的“问苹果答西瓜”,姚立明等采取打“迷糊仗”战术,转移焦点,最后把选战重新拉回到柯文哲设定的“平民对权贵”的主轴上。蔡正元等人在这一战中,并没有伤及柯文哲的“筋骨”。
学者点评(席代麟):连阵营此战没讨到什么便宜,反而被柯阵营再做文章,再陷对手设下的平民与权贵战争泥沼中。
整体评价
蔡扮黑脸勇担当 姚善穿针引线
对于蔡正元与姚立明两位“军师”整体表现的评价,席代麟说,从选举策略上分析,蔡敢唱黑脸,勇于担当,把很多争议揽到自己身上,甘愿自己“万箭穿心”以救主。而姚立明却让柯文哲经常站上火线。
周志杰则认为蔡正元比较像足球场上的“前锋”,冲劲十足,有时却是脱缰野马,其斗鸡性格好进攻,但稍欠谋略。当上“化妆师”的姚立明,少了以往在电视上的名嘴锋芒,却更像足球中场运动员,善做穿针引线的工作。
(海峡导报记者 林连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