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学者:国民党败选后应重振党魂 续推两岸和平

2014年12月09日 11:19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参与互动(0)

  台湾《旺报》今日刊载清华大学两岸法政问题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陈勤浩的文章,分析“九合一”选举国民党打败之后,如何扭转颓势,重新赢回主流民意支持。陈勤浩认为,国民党要巩固基本盘从而安身立命,同时要继续维持发展国共良好关系。文章指出,马英九辞去党主席之后,为新任主席恢复国共平台运作,深化国共合作关系提供了新的契机,国共两个执政党领袖,应尽快创造条件实现会面,共商继续推动两岸和平发展,实现台海永续和平、长治久安的良谋善策。

  全文摘编如下:

  台湾“九合一”选战尘埃落定,国民党此役大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关键,莫过于党德党魂的缺失。今天,处于生死存亡边缘,如何扭转颓势,重新赢回主流民意支持?愿向国民党提以下三条建言。

  巩固基盘安身立命

  一、重振党德党魂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和领袖,是中国国民党和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他的思想学说、高尚品德和革命精神,是中国国民党的党德党魂;他创立的“三民主义”,是中国国民党的政治纲领、立党之本、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也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通过了《一大宣言》,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时至今日,人们期待着国民党和即将选出的新主席,能够高举孙中山思想的旗帜,发扬孙中山倡导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效法早年国民党在台湾以弘扬中华文化,去除日本皇民文化的做法,加强文宣引导,逐渐消除、化解台独分裂意识,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从根本上扫清障碍。

  二、强化泛蓝根基

  马英九上台以后想当全民领导人,很多政策和作为向绿营倾斜,结果不仅得不到一丝回报,反而伤了大批泛蓝阵营民众的心,当然更谈不上吸引中间选民。泛蓝阵营基本盘就是国民党安身立命的根据地,只有把根据地建设好,巩固好,才会有克敌制胜,开创新局的坚实根基。

  2008年以前扁当局在“统独”问题上不断冲撞大陆和美国底线,使台海濒临战争边缘,因此他们倍加珍惜今天两岸和谐的局面。国民党政府应团结广大民众和各界人士,组成包括亲民党、新党等在内的泛蓝阵营统一战线,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虚心听取连战、吴伯雄、王金平、宋楚瑜、郁慕明等元老意见,整合力量,并大胆启用后起菁英。这样才有望重振雄风,扭转颓势,走出困局。

  三、深化国共合作

  2005年4月,在历经连续两次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失败、面临生死存亡境地的国民党不顾当局的抹红抹黑和肆意阻挠,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成功登陆,举行了举世瞩目的“胡连会”,两党发表了具有历史突破意义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开启了国共合作的历史新篇章。从此,两岸关系进入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国民党在两岸政策上的重大转变和突破,获得泛蓝民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也成为吸引大批中间选民的利多,促使国民党在此后3年内的各项重大选战中攻城略地,势如破竹,节节取胜,终于在2008年5月登上台湾执政舞台。

  两岸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它的产生和延续是国共政治对立引发的内战和外国势力介入的结果。解铃还需系铃人,两岸关系由交战、对峙、分隔状态逐步演变到今天和平发展的局面,实际上也是2005年开始的国共合作所共同主导、推动的结果。

  国共关系好两岸好

  两岸关系所取得的成绩和所发生的巨变,也是在国共两党取得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互信基础上共同努力取得的成果。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国共关系好两岸关系就好;国共关系不好两岸关系也不会好。不论在野还是执政,国民党只有旗帜鲜明地坚持“九二共识”,摒弃“台独”,坚定不移地推动落实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才能赢得台湾的主流民意,才能有所作为,转败为胜。

  今天的国共关系,虽已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局面和沟通机制,但由于近年马英九团队的冷处理,已逐渐处于停顿状态。马英九辞去党主席之后,为新任主席恢复国共平台运作,深化国共合作关系提供了新的契机,国共两个执政党领袖,应尽快创造条件实现会面,共商继续推动两岸和平发展,实现台海永续和平、长治久安的良谋善策。(陈勤浩 作者为清华大学两岸法政问题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编辑:朱念】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