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2日电 5.20后,两岸关系和缓,台方军事最前线的乌坵小坵屿,原本已经搁置的“低阶核废料最终处置场”计划,现在出现可能“复活”曙光。
据台湾《联合晚报》报道,1997年7月2日,在台当局经济部门公营事业委员会执行长郑胜龙、台电总经理席时济、核能副总经理蔡茂村领军下,台电秘密地在“国防部”向军方提出简报,希望军方能协助,在外岛找寻可能的最终处置场,其中包括乌坵与东沙。
当年,看中军事坑道做处置场
乌坵为当年台湾钳制大陆的军事最前线,在“紧张”时期,台军有重兵驻防。当时,台军在战备考虑下,人员、武器大都“坑道化”。这些坑道,只要稍做修整,就能作为低阶核废料最终处置之用,所以才会被选为最终处置场址,台电也砸下重金进行倡导沟通以及地方回馈。
小坵屿一带地质为大块的稳固岩盘,台电计划在岛上往下开挖五百公尺深,再向四周挖出多条隧道,以存放核一、二、三、四厂产生的低阶核废料。
当时,相关作业召集人是刘兆玄
据透露,当时将小坵屿选为候选场址的相关作业召集人,就是现任“行政院长”刘兆玄。
但政党轮替后,两岸关系紧绷,民进党当局对最终处置场的选址也有不同思维。2002年6月11日,蔡茂村曾就台电如果要停止在乌坵小坵屿兴建低阶核废料最终处置场计划,该如何解套一事,赴“原子能委员会”拜会“主委”欧阳敏盛。从此,小坵屿案不但搁置,而且担心被究责,台电与“原能会”还曾爆发是谁选定小坵屿的“罗生门”争议。
后来,两岸关系紧绷 全案遭搁置
据了解,台电当初选定的几个可能场址,并没有小坵屿,但“原能会”有官员“好意”帮忙解套下,才蹦出小坵屿;不过,“原能会”并不承认有这笔帐,反而追查台电为何要选定小坵屿。
小坵屿作为候选场址之所以遭放弃,归因于两岸关系的紧张;现在两岸关系变得和缓,有关人士再兴起让小坵屿作为最终处置场址的念头。
有关人士说,如果两岸关系更好,甚至也可以考虑直接将低放射性核废料送到大陆做最终处置;大陆核电人士与台电交流时也表示,只要两岸关系好,核废料不如直接送到大陆做最终处置。
乌坵:离岛中的离岛 大小两坵对望
乌坵地理位置,东距新竹81海浬、东北距基隆180海浬、东南距澎湖93海浬、左营145海浬、高雄182海浬、西距湄洲岛20海浬、西北距鹭鸶岛9海浬、西南距金门70海浬、北距南日岛12海浬、马祖72海浬。
有“离岛中的离岛”之称的乌坵(总面积1.11平方公里),是全台最小也是最迷你的乡镇,分为大、小坵两个岛,多为花冈、玄武岩构成,四面环海。
乌坵原隶属福建省莆田,1954年奉台军方命令设乡,划归金门县指挥监督,1956年7月成立战地政务委员会(属“国防部”),1992年11月7日结束战地政务。
乌坵虽然由金门县代管,但居民到金门洽公,必须先绕道台湾再转赴金门;如果从金门要到乌坵,麻烦更大,必须先到台湾,并到台中清泉岗集合,等军方用军车载送到台中港,再搭乘军舰到乌坵。
面积仅0.4平方公里的小坵屿,除了有最好的花岗岩地质,适合低阶核废料最终处置,另外主因是该岛仍在军方管制下,常住居民人数不到10人,比其它场址相对的单纯。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