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6月10日深夜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发生的日本保安船撞沉台湾渔船事件,牵动中国大陆、台湾与日本神经。事件发生后,大陆方面第一时间表示对事件的关切,除不满日船撞台湾船外,再次强调钓鱼岛主权属中国。与此同时,台湾民间纷纷出现两岸联手“保钓”的呼声。基隆港引水人方信雄12日在台湾《联合报》发表文章,呼吁两岸以发表联合声明的模式制止日本政府的蛮横做法,保障渔民权益。
两岸向来保持默契
不少在钓鱼岛附近海域捕鱼的台湾渔民,长期抱怨台湾“外交部”、军方、海巡单位太过软弱,任他们被日本海上保安厅欺负。两岸联手“保钓”的诉求,由此而生。
事实上,海峡两岸在钓鱼岛问题上,一直保持着相当的默契。两岸一直都强调“对钓鱼岛拥有主权”,两岸民间团体更是有过多次联手“保钓”的行动。
1970年,美国宣布要把琉球群岛的管辖权交给日本,同时把钓鱼岛“送”给日本,日本遂派出军队赴钓鱼岛巡逻。对此,中国大陆方面和蒋介石当局都马上表示抗议。台湾爱国青年及海外华人还发动了轰轰烈烈的“保钓运动”。次年,周恩来还私下会见了台湾五名“保钓”勇士,对他们的行为表示赞赏。
此后,无论是1979年日本在钓鱼岛上修建直升机场,还是1996年日本青年社在钓鱼岛设置灯塔等挑衅事件,都引发海峡两岸的强烈抗议。2007年3月,在两岸共同施压下,早前宣称要乘坐日本军机到钓鱼岛海域“视察”的日本冲绳县知事仲井真弘多,最后以“天气欠佳”为由延迟出行。
不仅仅只有两岸官方同仇敌忾,两岸民间“保钓”组织也曾多次联合举行“保钓”行动。2003年,为宣示对钓鱼岛拥有主权的严正立场,海峡两岸与香港民间人士组织“共同出海保钓”,并发表《海峡两岸与香港联合出海保钓声明》。
联手时机尚未成熟
然而,以目前形势来看,两岸全面合作、联手“保钓”的时机还未成熟。
此次撞船事件刚巧发生在两会复谈的历史性时刻,马英九在处理上显得格外谨慎。除了要关照朝野和民众意愿外,马英九更关切的是区域战略的问题——既不愿在“维护主权”的议题上失分,又怕处理不当引起两岸关系、台日关系甚至是台美关系的波动。
台湾台北大学郑又平教授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专访时表示:“在两岸关系因两会协商获得重大突破之际,马英九隐身幕后,因为他得在大陆、台湾、日本三方的敏感关系中,保有弹性的策略。”
郑又平进一步解释说,“在两岸关系还远未达到绝对互信的情况下,若台湾在钓鱼岛问题上和大陆合作,台日关系将陷入恶化。此外,美国方面也不太愿意看到马英九与大陆走得太近。”
也有分析认为,两岸若联手“保钓”,恐引发岛内深绿民意反弹。因为两岸联手“保钓”意味着钓鱼岛的主权同属于两岸,由于“主权”具有排他性,一个地区的“主权”只能属于一个国家,此举也会被深绿人士解读为“马英九承认两岸同属于一个国家”,被他们炒作成“卖台”。而所谓“两岸通过交换钓鱼岛相关水文和周边的情报”的“军事合作”,更因两岸还远未达到军事互信的程度,在短期内难以实现。
因此,谨慎小心的马英九还不会考虑和大陆进行合作,而是保持强硬的语调,继续对日方施压,同时会加强“护渔”行动,伺机争取和日本进行“渔权”谈判。事件的各方,也都各自会找台阶下。
两岸可以间接合作
至于大陆方面,在钓鱼岛议题上至今与台湾还未有过阳光下的探讨,自然不可能匆忙与台湾联手采取行动。但郑又平教授建议说,“虽然台面上不便合作,但是大陆方面可以协助台湾的渔民团体,给予一定支持,这是台湾民众所乐于看到的。”
正如两会复谈中双方充分体现出来的务实灵活态度一样,目前两岸虽说通过直接合作、联手“保钓”难以成行,但是未来在处理类似危机时,两岸可以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保持高度默契。
台湾方面可以在“渔权纠纷”上做文章,加强护渔行动;大陆方面则可以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向国际社会表达两岸人民的共同诉求。(郑东阳)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