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28日电 据“中央社”报道,台湾清华大学今天举行记者会,介绍图书馆推出的“1970年代保钓运动文献之编印与解读国际论坛暨文献展览”,以学术立场呈现当年热血青年走过的历史足迹。
清大图书馆表示,钓鱼岛列屿总面积不到7平方公里、无人居住,但在近40年来,数度引发台海两岸与美、日紧张的国际关系,也影响为数众多投身保钓的留学生人生道路。
清大图书馆指出,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保卫钓鱼岛运动,最早起于美国留学生与华人社群,而后欧洲与台港学生也群起效之,规模之大,层面之广,有“第二次‘五四运动’”之称。但受某些敏感因素限制,保钓运动迄今仍未获充分重视,不仅相关文献散佚,学术研究亦告阙如,因此,清大图书馆于2004年开始致力收集相关资料予以典藏。
清大图书馆馆长谢小芩表示,当年参与保钓运动的热血青年,随着年岁渐长逐渐凋零,相关文献的搜集实有急迫性。而这次除了文献展览,清大也将于5月2、3日在工程一馆演讲厅举办论坛,届时将有来自美国、欧洲、香港及大陆等地的“老保钓”齐聚一堂。
谢小芩说,当年参与保钓运动者因为理念分歧,而有不同路线。这次清大举办的保钓论坛,邀集散居世界各地、各行各业、不同路线的“老保钓”,可说是相当难得的盛会。
她说,历经多年努力,清大图书馆获林孝信、叶芸芸等多人捐赠珍贵文献,累积七十年代学生运动海外中文期刊260余种、约2000册;岛内期刊104种、约670册;并有许多影音资料。这次保钓运动文献展览于清大图书馆一楼大厅举行,展期至5月10日止。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