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魏海敏:在梅边传承 创新中百变
【解说】“梅派传人”、“百变青衣”,多年来,台湾京剧名家魏海敏身上,被观众和戏迷冠以众多光环。然而,在她的眼中,更看重的是创新和角色的塑造。近日,中新社记者在台北专访了魏海敏,一探她在京剧传承和创新中的心路历程。
专访魏海敏:在梅边传承 创新中百变
【解说】“梅派传人”、“百变青衣”,多年来,台湾京剧名家魏海敏身上,被观众和戏迷冠以众多光环。然而,在她的眼中,更看重的是创新和角色的塑造。近日,中新社记者在台北专访了魏海敏,一探她在京剧传承和创新中的心路历程。
【解说】采访的地点选在了台北市区的一个咖啡馆,初见魏海敏,只见她身着白衣翩翩而来,气质不凡。今年4月,为了纪念著名京剧艺术家梅葆玖逝世一周年,魏海敏在上海、北京、台北连续举办了数场《在梅边·九歌》“梅派曲集”清唱会。演绎了包括《天女散花》《霸王别姬》《宇宙锋》《穆桂英挂帅》等九支梅派经典曲目。
【同期】台湾京剧大师 魏海敏
老师故去一年,其实真的觉得很不可思议,而且觉得老师好像还在身边那种感觉,一点都不觉得老师已经走了。要怎么来唱,要怎么样来表演,才能表达我对老师的一个怀念,于是就想到了以一种方式,把所有的戏串联起来,把它变成一个清唱的,而且是由我一个人来表演。我觉得我要把我过去学的东西来做一个呈现。
【解说】魏海敏口中的老师正是梅葆玖大师。受父亲的影响,魏海敏10岁开始学习京剧,初学刀马旦,后来研习青衣,1982年她在香港看到京剧大师梅葆玖的演出,便被深深吸引。
【同期】台湾京剧大师 魏海敏
那时候我觉得整个的心情,整个对于京剧的未来的彷徨感一扫而空,我就觉得这个就是我终于看到了我从小学习的戏剧在那一霎那,让我看到了价值,看到了它在台上发光。
【解说】从那之后,魏海敏便开始追随梅葆玖大师学习梅派艺术,并在1987年拜入梅门,成为了梅葆玖的开门大弟子,就此开启梅派在当代的传承。
【同期】台湾京剧大师 魏海敏
这霸王别姬我学得差不多,但是呢好像对舞剑的这个部分有点不太了解,您能不能给我说说,我们老师就说好,他就站起来拿起筷子就开始舞这套剑给我看。这么大的一个演员,他这么平易近人,而且呢对于学生的要求是倾囊相授,这个态度呢就让我一点压力都没有。跟老师学习一点压力都没有。想要问什么就问,有什么不明白的就说。
【解说】拜师后的十余年,魏海敏频繁往返于台北和北京间,从最基本的发声、动作开始重新回炉。在演绎京剧经典剧目时,魏海敏总是认真地研究老师的唱腔和动作,并不断挖掘和探索。1996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魏海敏摘得中国戏剧梅花奖。
【同期】台湾京剧大师 魏海敏
我的脑海里都是梅葆玖老师,那么梅老师在唱得时候他的脑海是装的是什么呢,我后来就突然地一亮就知道,我们老师在唱得时候其实脑海里也就是梅兰芳大师的影子。这个是我后来几年,近几年来我才发觉到的。
【解说】采访中,魏海敏数次提到了“变化”和“创新”两个词,梅派大胆创新的传统,一直根植在魏海敏的心里。她从不满足于单纯的模仿与传承,而是大胆地对京剧作各种各样的尝试。王熙凤、曹七巧、孟小冬、杜近芳等人物形象,都被她搬上了京剧舞台。
【同期】台湾京剧大师 魏海敏
当你学成了之后,当你有了这些基础之后,你还要进行的其实是一个自我改造,自我创意的一个发想,还有就是如何把自己的潜力能够发展到一个极致,我想这个才是从事艺术工作者的一个最重要的一个功课。
【解说】和许多大陆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一样,魏海敏也关注到了京剧的传承,尤其是京剧如何吸引年轻人的目光。魏海敏告诉记者,每个时代都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无论是老戏,还是新戏,都要有创作的心,并融入现代人的情感表达,为此她也虚心地接纳各方意见,多年来,在大陆的演出也让她遇到了不少的知音。
【同期】台湾京剧大师 魏海敏
大陆的演出呢我似乎更能够碰到一些知音,就有很多朋友,他写的那个剧评我都觉得心有戚戚焉,他怎么都看到我的内心,他能够写得出来,不管好坏,我都非常非常感谢,因为他们看到的我是我看不到的我。
【解说】魏海敏透露,她正考虑收一些学生,将自己的所学传授。目前,上海的一些机构也正在邀约,在她看来,把在恩师身上学到的艺术继续传承,也是对社会的回馈。
【同期】台湾京剧大师 魏海敏
两岸血脉它说的是一种同文同种,然后相同的思想,就是在精神领域当中是很重要的,所以我想戏剧本身它有很大的力量,但是这个力量我们要如何去把它凝聚起来,既然我们觉得戏曲是很棒的,是我们文化的血脉,我们就要想办法把这个文化血脉传承下去这个事情。
记者 吴晟炜 台北报道
关键词:台湾 京剧 名家
分类名称:
港澳台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