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宜昌6月15日电(李娜 刘良伟) 赴湖北秭归参加“2010年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暨海峡两岸屈原文化论坛”活动的台湾诗人余光中15日晚在秭归举办记者见面会,回答了来自内地、香港多家媒体的提问。
两岸节日凝聚共识 大陆重视传统文化发展
余光中说,在台湾,多年来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都是公定假日。而最近三年来大陆也将这三个节日变成假日,可见大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他表示,两岸人有共同的假日就会有共识,就会有助于中国文化在两岸的传播交流,这是非常好的事情。
余光中表示,经济搭台、文化做戏,大陆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对传统文化保护很显著,文化的提倡与传播跟经济有密切关系。他举例说,以前的扬州类似现在的上海,所以才有“扬州八怪”,才有扬州文化,经济发展对于文化是一大帮助,不过也有配合的恰到好处。
往返两岸18年解乡愁 开始创作回乡诗
余光中说,他是1992年开始回大陆,至今已18年,18年间,他回来过五六十次,所以现在不写“乡愁”了,现在创作的文章都是回乡诗。
余光中说,中国有两大走廊,一个是河西走廊,从东而西,让人们想起玄奘、班超、张骞等等。另外一个长廊则是艺术的文学的也是历史的,那就是三峡,由西而东,很美很有意义。他说,中学毕业时适逢抗战胜利,随父母回南京,经过三峡、宜昌、秭归,当年只有17岁,没有上岸。这次来到秭归可以弥补少年时懵懂不足。
创作第7首祭屈原诗 解析心中“屈原情结”
余光中表示,他很高兴应这次祭屈大会写了第7首写屈原的诗——《秭归祭屈原》。他说,第7首祭屈的诗是历来最长的,节奏、旋律、意向比较壮阔,分为86行,其中一大段是他与屈原直接对话。余光中并现场吟咏了其中一段,“秭归秭归,魂兮归来,端午佳节,雄黄满杯,历史的遗憾用诗来补偿……”
他说,屈原的祭奠应该可以引起学界和文坛的重视,大家来发扬屈原精神。他表示,这几天来感触很多,希望回到台湾后能够沉淀下来,整理头绪完成文章。
对于记者询问是否具有“屈原情结”,余光中表示,中国诗人都有屈原情结,都有李白、杜甫情结,因为他们是我们的源头。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共识,他们作品和情操是我们的胎记,不可磨灭的。这些大诗人作品传到我们手里,等我们交出去时传到谁手里,就像接力赛一样,这个接力棒不能到我们手里掉在地上,要好好把他传递下去。
赞端午“申遗”了不起 愿为中华文化传承做奉献
对于端午节成功“申遗”,余光中表示,这是国际对我们的认可,重视中国文化活动,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他说,中华文化是一个很大的圆,圆心无所不在,圆周无迹可寻,圆的半径是汉语,半径有多长,圆就画多大。余光中说,最大希望就是把中文的半径延长一点。因此,他有“四度空间”——诗、散文、评论、翻译,这些都是他对中文的一种奉献。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娜】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